相信了解抗美援朝历史,或者看过电影《长津湖》的朋友,应该都对志愿军9兵团多少有些印象。
这是一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部队,9兵团的战士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滚烫的热血,为志愿军在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铺平了道路。
大家可能只了解9兵团的战绩,而不太清楚他们的具体编制。9兵团的各个军级单位,实际上都属于“加强军”,据说有50000兵力,甚至有9兵团采取了“四四制”编制的传言。
四四制究竟是什么样的编制?9兵团真的采取了这种编制吗?
“四四制“
说起“四四制“,大家可能想到的是”一域多层四四制“。这个战术固然与抗美援朝相关,但它是由志愿军空军发明的战术,而不是一种编制。
这是志愿军空军经历过无数战火,在大量学习和总结经验之后提出的一种大机群空战战术。志愿军空军战士们凭借这一战术,取得了优异战果。
所谓的一域多层四四制,也就是同一批同一梯队出战的机群,要以4架飞机为单位,按照不同间隔、距离等不同条件配备,构成一个小队编制。
其实,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空战,在整个人类空军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的喷气机空战。
志愿军空军取得了堪称光辉的战绩:1.08:1的交换比。要知道,当时我国的军工和科技水平,在美国面前都处于绝对劣势,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打出接近1:1的交换比,实在是个壮举。
当然,志愿军空军也不是完全不占优,毕竟他们的任务是以制空战斗为主,而与他们敌对的美空军的大多数任务都是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
单从交换比的角度来说,统计对志愿军空军还是比较有利的。
但当时我国的空军是刚刚得到组建,每个飞行员平均下来只飞了数十小时。与此同时,对面的美空军飞行员多数都参加过二战,执行过不知多少次任务。
能与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交战并取得如此成绩,这令人不得不感叹,我们的先辈有着多么强大的战斗意志和作战技巧!
另外,志愿军空军也创造了许多个人类空军历史上的第一次,比如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击落RB-57,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
而且,志愿军空军击落的U-2侦察机的数量,也是全世界最多的。
U-2侦察机给我军带来了不少麻烦,但也让我军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它,并讨论出对付它的办法。
在对抗的过程中,U-2侦察机使用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电子干扰技术,而志愿军空军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自己想办法对苏联援助的地空导弹系统不断改进。
志愿军空军成功开发出了许多专门应对U-2侦察机的战法,比如小单位伏击、近快战法等。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电子对抗战,而且志愿军空军取得的战果是喜人的。
另外,我们的空军战士还驾驶歼-6击落了RF-101侦察机,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音速条件下的空战击落。
志愿军空军的故事还远不止于此。我们的人民空军于一个很高的起点诞生,并在世界空军大发展的环境下迅速成长。
不过,这个一域多层四四制,说到底还是空军的战术,我们今天要讲的9兵团编制没啥关系。
9兵团的战役
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因为后勤补给、天气等因素,没能将陆战1师全歼。但他们在许多战斗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战斗素养,打出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仗。
第9兵团下辖第20、26、27军,在这些部队中,涌现出了22名特级英雄、一级英雄。
20军的杨根思(特级英雄)、王兴记(一级模范)、27军的孔庆三(一级英雄),都是在长津湖战役中获得。
26军的王德明、陈德忠、秦建彬等人,都是在第四次战役中获得。
27军的于喜田、谭炳云;20军的毛张苗、余新发、孙振禄等人,还有26军的王兆才、刘庆亮……
不过,一提起9兵团,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还是长津湖战役。
在第一次战役即将打完时,彭老总明显感觉到联合国军(当然,主要是美军)与志愿军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并判断出麦克阿瑟不会因为第一次战役的失利,就终止在朝鲜的作战计划。
在与毛主席等人讨论后,彭老总决定抽调第20军、26军和27军前往泰安,组成第9兵团,前往朝鲜作战。
这三支部队之前一直在东南沿海地区集合整训,准备解放台湾,却因为战事紧急不得不马上赶往气候寒冷的朝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后来长津湖战役失利的原因。
在火车上,很多基层指战员甚至还不知道要去朝鲜。等到了天津,看到窗外的大雪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目的地是哪儿。
到了东北之后,他们也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整训,便进入了朝鲜。在那天寒地冻的地方,他们身上还穿着单衣,头上戴着单薄的帽子,脚上还只穿着胶鞋。
9兵团秘密渡过了鸭绿江,在进入朝鲜后的第一天,就出现了大量严重冻伤。尽管遇到了从未有过的严寒天气,他们还是坚持着到达了阵地,并没有被敌人发现。
在休整大约1周后,他们在黄昏顶着大雪,向联合国军发起了猛烈进攻。面对志愿军的突然袭击,美军经过最初的慌乱,很快冷静下来,使出了自己最大的优势——重火力。
他们搬出强大的火力和装甲部队,组成了一座环形火力网,企图阻止志愿军的攻势。但是,志愿军的作战意志和战斗素养,从来就不是美军可以比拟的。
夜晚来临时,志愿军已经基本将美军的防御击溃,将美军包围在下碣隅里、新兴里等地,并继续向东南方向的联合国军发起进攻。
被围困的美军收到了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在天亮时也未能突围夺回阵地。他们在空军的支援下拼死抵抗,阵地数次易手,却始终没有确定最终的胜利。
美军最后快要支撑不住,只能依靠高机动性来保持各点位间的联系。第二天晚上,志愿军调整部署,对包围圈内的敌人阵地各点位攻坚,经过几个昼夜的激烈战斗,取得了较大战果。
大家可能都知道北极熊团的故事,它属于美军第7步兵师,番号是第31团。这也算是美军中一支较为精锐的部队了,在这场战役中却被志愿军几乎全歼。
北极熊团的团旗,至今还在我国的军事博物馆中展示,据说有战士拿它蒸过包子。
美军快急疯了,只能依靠陆战1师的坦克连队组成特遣队,对被包围的部队进行增援,战斗进行到了12月5日。
这时候,西线美军的进展越来越不利,眼看美军在战役中讨不到好,麦克阿瑟赶紧命令长津湖地区的部队撤退。
这些部队撤退的目标是咸兴地区。他们要依靠海面舰队和空军的掩护,坚守住朝鲜东北海岸线。
于是,整个东线的联合国军开始了一场大溃败,陆战1师在最后方掩护他们撤离。三天后,联合国军突围到达咸兴地区,这时候美军和志愿军都已经筋疲力尽。
9兵团与陆战1师的战斗进入僵持阶段,而西线的美军也没闲着,他们废了老大的力气才逃脱志愿军的追击。
此时,继续坚守海岸线对美军来说已经没什么意义,他们便在圣诞节那天坐船逃离了朝鲜。
麦克阿瑟在战争开始时夸下海口,说能在圣诞节之前就解决这场战争。这么看来,他的话也不算打脸,不少联合国军部队确实被解决了。
可以说,长津湖战役在第二次战役,甚至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这场战役粉碎了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也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形势。
这场战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它帮志愿军提高了装备水平。众所周知,当时的我国还一穷二白,战士们没有足够的棉衣应对朝鲜的寒冬,武器也多半是落后的;
但在看到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的表现后,斯大林决定对志愿军进行军事援助。是这场战役让斯大林确信,志愿军是值得援助的,因为志愿军有那个实力。
有了苏联的援助,志愿军的火力很快得到了巨大提升,也能让联合国军尝到被火力覆盖的恐惧了。
9兵团的编制
9兵团可以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我们来看看9兵团的编制。
9兵团20军原本是华野1纵,26和27军则是华野8纵和9纵。他们原本都是在山东地区活跃的八路军部队。
大家都知道,当时的纵队也就相当于一个军,编制一般是纵队、师、旅、团这样。因为华野当时面临着国军的围追堵截,受到的攻击较多,所以兵力不算太充实。
不过,这个“不充实“是相对于东野来说。
在组建成为9兵团后,三个军的规模差不多都相当于“加强军“,每个军都有50000人左右兵力。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东北野战军,他们的编制采取的是四四制,也就是军之下有4个师,其中一个师是由一个独立师改编来的。
不过,9兵团是符合“四四制”编制的,但其实他们只是新增了配属炮兵和增编的步兵师,这就是他们的军“加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