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明心

编辑|黄毅来了

他,并非美术名校的毕业生,却有着精湛到无人可及的画技。

他,在艺术界内享有盛名,却戏称自己的技艺不过是“花把式”而已。

他,是国内身价最高的艺术家之一,却仍过着深入浅出的质朴生活。

他,曾画过两个破旧的发动机,但售出的价格却相差近十倍,这又到底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赛道

1963年,四川省大竹县。

冷军诞生于当地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

照理说,他的命运应该与艺术绘画背道而驰。

可偏偏他从小就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他确实有着一定的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冷军在镇上赶集的时候看到过老虎的画像。

仅凭他脑海里的三分记忆,便将那幅画像临摹得惟妙惟肖。

因此,他也得到了学校老师的青睐。

他接过老师赠予的画册,便踏上了探寻绘画技法的道路。

临摹为冷军的绘画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家附近的新华电影院也出了不少力。

闲时,他总会站在电影海报前,详细地端倪。

不过,毕竟那时的他青涩且腼腆,只敢看上几眼牢记在心,随后回到家中继续画。

如此反复多日,才能够完成一幅真正的画作。

他就像是着了魔一般,彻底迷上了画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冷军以画传统国画为主。

一幅《秋肥》将秋水之下的螃蟹描绘得神形兼备,灵活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画的狮虎,虽然只是黑白灰的水墨画,但姿态上却透露着威风凛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以画虾出名, 冷军的这幅《小趣》也以虾寄意,简单却又活灵活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人风骨被他的画作有所诠释。

那么为何他会走上了“超写实派”油画的这条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是天赋还是炒作?

1988年,某美术展聘请冷军为评委,但需要他带着写实作品参展。

然而,他那时一直在抽象和表现性绘画的领域里实践着。

既然如此,他也只能选择临时起意画上一幅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天下午,他在案台上摆上一组静物,仅过了半天之余,他便画完了。

眼见自己画得还不错,他的兴致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冷军用时两天完成了第二幅画作,紧接着第三幅用了一周,一直到第六幅画,他竟然要用上一个月来精雕细琢。

命运地齿轮开始转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91年开始,冷军的作品名震国内外艺术画展。

伴随着他获奖无数而来的是业内外人士无数的质疑和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冷军在某废品回收站里看到了一台尘封多年的柴油发动机。

没想到,被激发出灵感的他竟以此作画,将其取名为《丰碑》来表达对工业时代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另一个沾满泥土的发动机被他以油画的形式搬到了展览上。

他给它取名为《文物·新产品设计》,传统与现代的连接,让发动机犹如一件珍藏。

但同样是以发动机为原型的画作,两者的售价却有着天差地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文物·新产品设计》以198万元的价格被卖出。

2011年,《丰碑》在北京的拍卖会上最终以1897万元成交。

从表面上来看,一个是“躺着”,一个是“站着”,难道就因如此便让价格悬殊近十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还要从2011年说起。

当时,冷军的个人画展在深圳美术馆举办。

某位任职美术教师的观众对他进行了投诉。

“这位画家是把画拍成照片开展览欺骗观众!”

此话一出,另一些质疑的声音随即跟上。

“他是不是用了高科技,还是眼睛有某种超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看冷军淡然一笑,给予了回答。

“我的眼睛不仅没有特殊构造,反而因为搞创作的缘故,有着就百度的高度近视。”
“既然要画,就要画到极致。”

诚如他所言,他的画的确经得起被放大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文物·新产品设计》来说,虽然在手机上是小小一张图片,但现实的画作尺寸则接近一张单人床那么大。

而据说冷军在作画时用的是国外进口的一种尼龙小笔,架着画杖从白天到黑夜,一点点地描绘,正常情况下,一天也就只能画出一枚硬币大小的面积。

在曾经的西方艺术界以写实为傲,但在国内尚不普及的年代,很少有人能看懂其画作的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一千八百万并非冷军作品的售价极限。

此后两幅作品被拍下的价格,也引起了不小的社会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值不值?

2019年6月,嘉德拍卖会。

一幅看起来被“垃圾”堆砌而成的画作,竟然以4370万的价格被拍下。

而它便是冷军在1995年创作出的《世纪风景之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早期的写实不一样,这幅作品是他取材于韩国现实的一场灾难,再凭借着想象,用钢筋水泥和塑料玩具堆砌出了世界地图的轮廓。

当然,网友的评论是褒贬不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欣赏它的,会说这幅画立意深远,也具有超强的批判意义。

不欣赏它的,这么没有美感的画作,根本配不上四千多万的价格。

再说另一幅名为《小姜》的画作,在同年的秋季拍卖会上,拍出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天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打和前妻离婚后,冷军一直保持着单身。

但后来他一直致力于描绘女性肖像,继而传出了各种与女模特的感情绯闻。

这次,《小姜》以7015万的成交价被拍卖,免不了外界一番非议。

你以为冷军是内心对女人渴望至极才会开始大量地画女人?

实际上,他只醉心于油画色彩在光线下呈现出的神奇。

对于他而言,这些是其他画种和照相机都无可媲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他笔下的小姜也好,小罗也罢。

无论从肌肤到衣着的纤维,放大十倍之后都丝毫找不出破绽。

不过,当不在现场的他通过朋友得到了拍卖成功的消息,却表现得很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当时误以为可能拍得很高很高,因为他在恭喜我嘛。我一看,六千多万,‘哦,这样啊’,我当时就是这个情绪。”

冷军倒不是因为价格不如预期而叹气,只是庆幸,再高一点的价格或许又要招来“炒作”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当然,艺术画作对于欣赏者而言本身就是“各花入各眼”。

但对于创作者而言,作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冷军那份追求精益求精的热忱,还是足以令人敬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资料:
《小姜》拍7千万天价!冷军独家回应:如有类同,我把所有作品都烧掉 - 红星新闻
冷军作品拍天价不意外,但“画得像”的作品不能抬得过高 - 新京报
长江日报梅繁与冷军的对话_藏界人物_新浪收藏_新浪网
这个人的手比相机像素还高,一幅画卖6000万,比照片还真 -北晚在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