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亮相全新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产品Cybercab之后,谷歌终于坐不住了。最近传出消息,Waymo完成了56亿美元的C轮融资。至于领投的嘛,依然是Alphabet(谷歌母公司)。

简言之,谷歌拿了一大笔钱出来,要跟特斯拉打擂台,自动驾驶的“大决战”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州车展上,比亚迪亮相了四款全新的重磅车型,分别是方程豹豹8、比亚迪夏、腾势参数图片)Z9以及仰望U7。四款不同的旗舰车型,却用上了不一样的智驾技术,有点像张无忌打上了光明顶,十八般武艺纷纷展示,惊呆了所有人。

方程豹豹8搭载的是华为高阶智驾ADS 3.0,拥有全域无图NOA能力,可以轻松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能泊车;比亚迪夏、腾势Z9和仰望U7则搭配了最新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能够实现红绿灯起停和不规则车道线识别,对复杂路况的精准识别堪比老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显然,在组织了超过5000人的智驾团队后,比亚迪已经入局智驾“大决战”。

比亚迪究竟想做什么,它将如何搅局智驾市场?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智驾成卖点,仍主打科技普惠

看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这样。最近关于比亚迪智驾的消息很多,比如说正在抽调集团精英集中突破智能化。

归根到底,最后这些动作都要落实到产品上。要看比亚迪想做什么,从最新的产品中,已能窥见一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州车展上,腾势Z9正式上市,比亚迪夏也开始了预售。这两款车“卖点”也非常明显,比亚迪夏走上是亲民版“腾势D9”路线,但大面积的“铠甲”前脸和第五代DM技术,同样令人眼前一亮。

腾势Z9则搭载了独一无二的“易三方技术”,不仅拥有强悍的加速性能,还能实现极致转向、圆规掉头以及易三方泊车。

但在领先的电动化技术背后,比亚迪悄然增加了一些“备份”,那就是最新的天神之眼DiPilot 300智驾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最基础的域控架构,到最终端的智驾算法,已经全部由比亚迪自研。

DiPilot 300智驾系统不仅实现了高速领航、代客泊车、自动泊车,还拥有了相当不错的城市领航功能。在城区能够路口自主转向,也能做到行人两轮车礼让、无保护左转以及锥桶感知躲避等功能。到了高速上,DiPilot 300能够自主超车/变道、自动上下匝道、自主跟车。

毫无疑问,在功能层面,比亚迪的智驾已经跃居行业一线水准,主流的功能需求已经能比较好地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能体现比亚迪特点的还是价格,比亚迪是极少数没有让高阶智驾拉高车价的车企。相比于其他车企的“奇货可居”,比亚迪真正将高阶智驾的价格打了下来。

以正在大卖的腾势Z9GT为例,这款车上市之前就锁定了性能天花板的位置。毕竟三电机独一无二,零百加速3秒级别,转弯半径4.62米,麋鹿测试成绩93.6km/h,价格却还在30万级别,已经足够令人吃惊。更令人惊喜的是,新车标配了双激光雷达和英伟达Drive Orin X芯片,可以说高阶智驾算是“赠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比亚迪的魅力,智驾既是卖点,也是科技普惠的一环。

比亚迪很喜欢做这种让整个汽车行业“大跌眼镜”的事,比如之前的磷酸铁锂启动电池。整个行业都默认启动电池是铅酸电池,“换电瓶”是用户的事。比亚迪直接来了个全系标配磷酸铁锂启动电池,终身免维护。

还有海豚的热泵空调,在整个行业都渲染这玩意是黑科技,哪怕是20多万的车都要选配,比亚迪直接下放到10万级别。

如今,这个“待遇”轮到智能驾驶了,比亚迪有充足的资金,有超过5000人的智驾研发团队,有海量的路测数据。然后它要做的不光是攻克技术高地,还有通过智驾算法迭代将高阶智驾的价格打下来。通过“掀桌”的方式,比亚迪又一次成为智驾领域的头部玩家。

抄底Waymo、特斯拉,走第三条路

在当前的智能驾驶领域,严格来说其实只有两个派别,就是我们前面说的Waymo派和特斯拉派。当然,这不是说这两家就是智驾技术天花板,而是说它们的解题思路代表了当前的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Waymo派的特点是“做大做强”,就是配置不嫌多,成本不嫌高。先把技术堆起来,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车顶旋转的非固态激光雷达,当然还有各种天价传感器,“改装”一台车几百万是常有的事。

Waymo派的目标,是直接冲击L4级别的高阶智驾,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减法,一步一步渗透到普通的民用市场。

想法很美好,但效果却并不算好。Waymo的各种视频固然炫酷,但真正应用到一线产品上的少之又少。高昂的成本让Waymo无法真正商业化,过去十年才扩展到4个城市,完全是象牙塔里雕花。只能说前景是有的,但什么时候能实现,没人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斯拉派则是走的完全相反的路线,那就是成本最小化。如同特斯拉的“毛坯”设计一样,能减就减。最后只剩下摄像头做感知,所有压力给到算法。

理论上,只要摄像头能够像人一样看,AI系统能够像人一样思考,特斯拉就大功告成了。但理论毕竟只是理论,现实情况是纯视觉各种“看不清”,静态物品判断不准距离,雨雪天气各种抓瞎,实际使用中问题频出。

如今有不少车企号称学特斯拉,也走纯视觉路线。宣传自家的纯视觉,比之前各种雷达识别的还要准,只能说其中的水分大家自己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走的是第三条路线,那就是实用主义。既要融合现有技术的优势,也要有足够的发展度。因此我们看到比亚迪涉足的路线极广,有自研算法系统,有Momenta算法系统,有地平线芯片加第三方供应商方案,甚至还有与华为合作的方案。

为什么比亚迪要这么做呢?这么强大的研发团队,真的是“没头苍蝇”吗?当然不可能。比亚迪的广撒网,其实是为了寻求最优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想的是开发一套广义的智能驾驶系统,也就是自动驾驶系统本身+璇玑架构+电动化,最终实现超人类驾驶辅助。

这么说吧,同样是端到端,特斯拉们做的是感知到决策的控制。比亚迪的端到端,不是从路面信息到感知系统的端感应。而是从路面信息到轮胎的端感应,再到智驾系统大脑的反应和策略,再下到轮胎的控制。

因此比亚迪的自研算法要比其他车企走得更远,这也是比亚迪要自研芯片的原因,就是为了支持这一套智能驾驶的成本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比亚迪智驾前期推广不快,最近却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蹿红,而且每个季度都有非常多的更新。因为比亚迪一步一步走得异常扎实,对于它来说,这套智驾逻辑已经是行业领先,只要不断优化迭代,做到行业一览众山小只是时间问题。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随着高阶自研算法的量产,比亚迪要真正发力了,新的时代也要开始了。

以科技为矛,才是优势最大化?

10月份,比亚迪的销量已经突破50万辆。这个数据太夸张了,六款车型月销突破5万辆,光宋系列的销量就有11.5万辆,一个月卖掉了一家中型车企一年的销量。这样的表现,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就是比亚迪在同级别车型中的绝对定价权。这个优势既来自比亚迪在电动技术领域的绝对技术优势,其实也来自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是两点。首先肯定是无与伦比的研发能力,这个是众所周知的。电池也好,电机也好,或者是各类控制装置,甚至是半导体芯片,比亚迪都是率先突破的,这保证了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国际厂商“卡脖子”。

但另一方面,研发能力背后其实是工程能力。能研发出来,还能量产,并且能够规模化,这才是比亚迪最核心的竞争力。自电池时代起,比亚迪就开始自制工装设备,在代工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到汽车垂直整合细分领域之后,比亚迪的这份强大的竞争力依然得以保留。比亚迪的技术很先进,DM-i和e平台3.0都曾是跨时代的技术。但更强大的,还是把强悍的技术量产,把价格打下来,让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享受高品质的产品。

如今的智驾也是一样,既然整体路线已经明确。对于比亚迪来说问题就很简单了,就是针对消费者最常用的高阶智驾功能做方案压缩,将最精华的部分取出来,并且平民化。这当然也很难,就像让院士用最通俗的语言将技术讲给最普通的大学生听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毫无疑问,比亚迪是国内最擅长做这个的企业之一。

等到比亚迪最新一代的高阶自研算法出来,接下来就是凭借自己的规模和研发优势,让平价车型可以做到与高端车型接近的体验。入门级的代步车,也能“无图开全国”,也能实现车位到车位的智驾,也能在昏暗的地下室自动规划车位并泊入。

届时,又是整个市场的震动。

虽然Waymo和特斯拉的智驾起步更早,但两家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沉没成本,现在其实都有点头铁了。Waymo就不用说了,按照这个“开城”速度,新投的56亿美元大概率又要打水漂。特斯拉死活不用激光雷达,甚至连普通雷达也不用,导致事故非常多。如今继续在这套纯视觉的算法基础上优化,投入产出比其实早已不尽如人意。

不如大家回忆一下,特斯拉智驾在2020年左右惊艳了一把之后,是不是好多年没啥实质性的动静了?真正量产的技术,确实都是表现平平,其中环境影响大、对非机动车物体检测不准确、视觉欺骗缺陷更是无法解决的痛点。

毫无疑问比亚迪的方式更加务实,既不是像Waymo一样象牙塔雕花,也没有像特斯拉一样轻硬件重算法。巨大的投入,都是在做实际的方案攻关。再结合比亚迪的研发体系和体量,形成了新的护城河。

只是不知道明年比亚迪自研算法大规模铺开,新势力们会有几家天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