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早上好,今天是化身娱乐记者的阿月。
最近看《永夜星河》太上头了!成功让阿月我找回了「卡点守在电视机前追剧」的感觉,不仅「赤巨资」超前点播,抖音小卡也是抽到停不下来,打开我的短视频软件,除了电视剧官方就是演员们的积极营业……
主演丁禹兮更是因为这部剧得到了不少关注,但作为一个科普编辑,除了颜值与实力,我发现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那就是:小丁因为总是习惯啃指甲,专门去做了指甲建构。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过啃指甲或撕咬手皮的经历,但严重到一定程度的,确实需要及时干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咬甲癖,以及指甲建构是不是真能养护指甲,会对身体有害吗?
健康的指甲是什么样?
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指甲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指甲是皮肤的一种正常延伸,是肢端的附属器结构,和头发、皮肤一样,主要是由角蛋白组成。指甲的生长是甲母分泌角蛋白所促成的。
甲母位于指甲后方的皮肤下,有甲上皮保护。新生长出来的指甲有一部分也藏在根部皮肤底下,称为甲根。
指甲的主体被称为指甲体,由角蛋白构成。指甲体根部,刚穿出皮肤处呈白色半月型,称为甲半月。
与指甲体中间的大部分下面紧密连接的皮肤组织称为甲床。甲床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因而指甲外观呈粉红色。
指甲体左右两侧有少量被皮肤覆盖的部分,称为甲侧缘。指甲体在顶端与甲床的分离处称游离缘。
健康的指甲每日可生长0.1毫米,平均6~9个月更替一个甲板。指甲最外表面是光滑的,这是指甲最外层的脂质膜及层状结构的角蛋白的「功劳」。指甲的功能在于保护手指肢端皮肤,同时帮助手完成精细工作。
而如今,指甲对很多姑娘而言,还多了展示「美」的功能,如同化妆一样。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健康的指甲,有人正在被咬甲癖困扰。
什么是咬甲癖?
咬指甲,也被称为咬甲癖或咬甲癖,是一种慢性的、似乎无法控制的咬指甲行为,它会破坏手指甲和周围组织(嘶~听起来就很疼)……它可能是一种与某些强迫症(OCD)相关的行为,如拔毛癖和抠皮症。
咬指甲可能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它通常开始于儿童早期,在青春期加剧。虽然这种行为可能会持续到成年,但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行为会在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会完全停止。
咬指甲这种行为本身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正常」和「病态咬指甲」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可诊断的「身体重复性行为障碍」(包括咬甲癖)会引发疼痛,干扰至少一个重要生活领域的功能,并且拥有重复属性、曾经尝试阻止这种行为,但以失败告终。
虽然咬指甲没有明确的原因,但是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增加咬指甲的可能性。
- 压力,焦虑
咬指甲常常与焦虑联系在一起,习惯性咬指甲的人经常报告说,当ta们感到压力、焦虑、孤独甚至饥饿时,ta们就会咬指甲。
咬指甲可能是一种紧张的习惯,它可以为咬指甲的人提供暂时的逃避、分散注意力、或者一点点快乐或放松。
- 无聊
2015年发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压力不是强迫症的唯一原因,相反,无聊和沮丧也会引发做点什么的需要。
一旦咬指甲成为一种习惯,它就会成为你在无聊时候的首选行为。
- 遗传
一些研究表明,如果你是一个爱咬指甲的人,很可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尽管遗传学是如何参与的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
- 超过30%的咬甲者的家庭成员也是咬甲者
- 双胞胎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容易咬指甲
- 如果咬指甲的人有强迫症,家庭聚合研究表明这种疾病是遗传的
- 情绪或心理问题
- 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症)
- 重性抑郁障碍(MDD)
- 强迫症(OCD)
- 对立违抗性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
- 分离焦虑症
- 图雷特氏综合症
当然,不是所有有这些障碍的人都会咬指甲。同样,咬指甲并不意味着你有心理障碍。
一些研究人员还推测,咬指甲可能部分源于一个人性格中的完美主义倾向;成年后突然开始咬指甲也有可能是药物的副作用。
- 那么,经常咬甲会有哪些影响?
- 指甲和周围皮肤的疼痛
- 指甲和皮肤受损或变形
- 甲板和周围皮肤的真菌感染
- 通过手指传播到面部和口腔的疾病
- 牙齿损伤或颞下颌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
- 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 吞下咬掉的指甲会增加胃和肠道感染的风险
- 咬甲症的干预手段有哪些?
- 经常修剪指甲
长指甲可能更容易诱发啃咬行为,每周修剪一次,注意修剪倒刺和粗糙的边缘,这样就不会被诱惑去咬指甲。
- 苦味攻击
对那些咬甲行为不严重的人来说,可以在指甲上涂上苦味产品来阻止啃咬行为,但对那些持续强迫性咬指甲的人来说可能效果较差。
- 阻止接触
可以试着戴上手套,有些人还会在ta们的指甲上贴胶带、贴纸或绷带来提醒自己不要咬指甲。
- 替代疗法
观察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咬甲行为,确定了触发因素后,试着找到一种可以替代咬指甲的行为。可以考虑捏压力球或者嚼口香糖。
- 专业治疗
如果不能自行改掉咬指甲的习惯,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可以从心理层面帮助你。在认知行为疗法(CBT)中,治疗师会帮助你识别无益的行为模式,并用不同的行为取而代之。
通常都会有固定的治疗次数和行动计划。一些研究人员表示认知行为疗法(CBT)在当前心理治疗领域很有效。
- 定期做指甲建构
一些人认为,指甲建构相当于给指甲穿上了一层外衣,不仅可以保护脆弱的指甲,也可以阻止啃咬。
▲图片来源:Giphy
指甲建构真的可以养护指甲吗?
做过美甲的姑娘应该对「建构」有一些了解,和普通美甲不同的是,指甲建构不是在原本的指甲上涂涂画画,也不是甲片、穿戴甲,而是一种给指甲重建形态的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使用延长胶、加固胶或底胶等材料,在指甲表面做出一个侧面弧度。许多美甲机构都用「护甲」来大肆宣传此项目。
的确,建构后,原本脆弱的指甲硬度更硬,不易折断、剥脱;也可以修饰甲形,弥补甲床短、甲面凹凸不平等问题;需要做美甲的话,提前做好建构也能让后续的美甲效果更好;当然,还可以防止啃咬指甲。
但是,指甲建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我们改掉啃甲的毛病,如果坚持不住,反而会让指甲损伤更严重。因为建构的过程和普通美甲一样,都需要打磨、去角质等步骤,如果频繁操作,反而会让指甲越来越脆弱,尤其指甲生长速度缓慢,修复过程更是漫长。
如果建构后依然忍不住啃咬指甲,也很容易食入甲胶,对身体造成危害。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医学上并没有「甲建构」这一术语,只是一些商家的包装而已。
关于经常做美甲的危害,我们之前也讲过很多次,可以点击旧文查看。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养护指甲呢?
如何正确养护指甲?
想要认真保养指甲,是件不容易坚持的事情。除了减少美甲的频率,这里还要和大家分享一些日常护甲tips:
1.可以补充一些含有Biotin(生物素)的补充剂,这是一种B族维生素,对指甲的生长及强健有一定帮助。
2.注意规律修剪指甲,平日注意洗手的同时也要好好清洗指甲,避免污垢藏匿。
3.洗碗洗衣时注意戴上手套隔离一下,避免洗涤剂对手和指甲的损伤。
4.平日可以在指甲周围、手部涂抹一些含有维生素E及营养成分的滋润油,减少手部的干燥问题,保护指甲、指甲周围皮肤。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先到这里,你有啃指甲的习惯吗?有没有不伤害自己的解压小办法?欢迎评论区里一起交流~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Dermatologists share tips to stop nail biting. 8 September 2015. Available at: www.aad.org/media/news-releases/dermatologists-share-tips-to-stop-nail-biting (accessed August 2016).
[2]Siddiqui JA, Qureshi SF, Marei WM, Mahfouz TA. Onychophagia (Nail Biting): A body 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 due to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Journal of Mood Disorders. 2017;7(1):47-49.
[3]Roberts S, O'Connor K, Bélanger C. Emotion regulation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models for 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s[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3, 33(6): 745-762.
[4]Scientific American. Nail Biting May Arise from Perfectionism, July 2015.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715-15b
[5]Pauls D L. The genetic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review[J]. Dialogu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10, 12(2): 149-163.
[6]Psychologytoday.Onychophagia (Nail Biting)[EB/OL](2021-08-05)[2024-12-05].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conditions/onychophagia-nail-biting
[7] Verywellhealth.Why Do I Bite My Nails and How Can I Stop?[EB/OL](2021-08-05)[2024-12-05].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nail-biting-52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