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显慧 刘恒 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这是桃花鱼吗?”近日,不少市民在成都河畔垂钓者的鱼护中发现大量“桃花鱼”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互联网平台分享成都垂钓“桃花鱼”经验

从外表看,“桃花鱼”的鱼鳞上,布满了横纹,颜色异常艳丽,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市民晒出自己钓的“桃花鱼”

据了解,“桃花鱼”是成都市民对马口鱼属、鱲属鱼类的统称,除了好看以外,由于它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也常常被当作是水环境健康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在成都锦江,市民们在垂钓时,常常能看到桃花鱼那色彩斑斓的身影在水中穿梭。桃花鱼的增多,不仅吸引了众多垂钓爱好者,也引起了人们对锦江生态环境的关注。它们种群的壮大,表明锦江的水质适宜它们生存的标准,这无疑是水体优良的有力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护中的“桃花鱼”

出现“桃花鱼”的背后,离不开锦江治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因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府南河河道淤积、水量减少,河内蚊虫繁衍,原生鱼数量锐减,沿岸恶臭扑鼻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急需得到“救治”。

1993年年初至1997年底,府南河城区中心段16公里河段的综合整治工程圆满完成。根据成都市档案馆的记录,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关闭、技术改造和搬迁沿河1006家污染型企业,完成总量50多万平方米的市政拆迁,造福沿岸10余万拆迁居民。经过综合整治后的府南河,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恢复了昔日的光彩,更成为我国综合整治工程的成功范例和水生态治理的成都“样本”。

成都锦江水生态治理之路并未在此停下脚步,2017年6月,成都出台“治水十条”,同年12月1日启动打造锦江都市滨水公园,是“府南河整治行动”之后,锦江全流域的生态治理综合行动。2018年8月,全长14公里的锦江绿道西郊河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建成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垂钓爱好者在锦江河畔钓鱼

目前,锦江都市滨水公园形态已基本呈现,沿线串联起三国、诗词、十二月市等传统文化资源,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生活美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