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是个重要人物,也是个狠人。

首先,年羹尧出身非常卑微。在他人生的前半阶段,他只是雍正府中的一位包衣奴才,这位奴才可不是一个认命的奴才,而是不甘于命运的奴才。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往上升,终于立下了不世之功。

因为是雍王府的包衣,他被当时还是皇四子的雍正推荐去浙江杭州将军府做了参将,相当于做了个团级干部,而在雍正和老十三去浙江赈灾的时候,他又不遗余力的讨好主子,尽心尽力的办差,在赈灾之后就被雍正保举去四川做了提督,相当于省军区司令。

年羹尧在做了四川提督之后也确实给雍正争气,迅速平定了四川的少数民族起义,又配合朝廷军队击败了西藏的叛军,因功被康熙授予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在康熙末年年羹尧先后被授予四川总督,川陕总督,配合当时的抚远大将军皇十四子胤禵平定青海叛乱,而就在此时,康熙帝驾崩。

康熙帝死后,围绕谁接皇位,展开了一场夺嫡大战,在这场残酷的兄弟相残中,皇四子技高一筹,光荣胜出,成为雍正帝。

由于在这场争斗中站对了雍正,年羹尧立下了第一功。

雍正接位,最忌惮的就是远在青海手握重兵的老十四胤禵,因为胤禵一直是皇位继承的热门人选,康熙晚年对其甚是疼爱,让他出征青海,也是为了增加历练,以后才堪大用。

一直到现在,康熙遗诏中,究竟是“传位于四子”还是“传位十四子”,还在争论不休。

而当时作为川陕总督的年羹尧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第一时间下令川陕戒严,封锁了川陕边境,堵住了胤禵回师东进的必经之路,而后切断了朝廷运往青海支援大军的粮草,逼得胤禵只好交出兵权,回京奔丧。

年羹尧立下的第二功,平定青海叛乱,为雍正做皇帝的合法性奠定基础,电视剧中,雍正听闻“西北大捷”后“喜极而泣”。

雍正元年十月,青海再次发生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叛军迅速占领青海大部分地区,意图分裂清朝疆土。雍正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总督各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

随后的恩典自然是数不胜数,年羹尧被封二等公,破例再赏给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袭,也就是古代男人梦寐以求的封妻荫子。而整个西北的人事任命权也都一并交给年羹尧,年推荐谁,朝廷就用谁,年弹劾谁,朝廷就查办谁,甚至年大将军想杀谁,杀了也就杀了,一点事没有,一时间,年羹尧成了西北的“土皇帝”。

功高,即震主,权大,必遭嫉。这也为年羹尧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年羹尧的悲剧,首先是性格的悲剧,其立下不世之功后,不知收敛,飞扬跋扈,甚至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羹尧的悲剧,还在于,是他遇到了雍正,眼里揉不了沙子。

举几个例子。

百官跪迎。年羹尧青海立下大功回京,雍正一高兴,下令百官跪迎,这是皇帝给与前所未有的恩典,年羹尧如果聪明的话,应该立刻主动坚决拒绝这种安排。为啥?他的功劳再大,也受不起啊,里百官面,不说有王爷,满族亲贵,就说几朝元老张廷玉鄂尔泰等,他怎么消受得起?

但年羹尧,竟然腆着脸,趾高气扬地接受了。

不说百官心里那个骂啊,雍正这时候也已经很不爽了。

在随后的御前会议上,雍正是真心高兴,接见了一批作战有功的将领,当然这些将领都是年羹尧举荐的,看到将领们汗流浃背,为了抚慰人心,雍正让他们卸甲凉快一下。皇帝就是最高权威,皇帝的话就是圣旨,所谓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您想让死都不能拒绝,何况就是卸掉铠甲呢?

然而这些将领一致拒绝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年羹尧没发话。

最后是年羹尧发话,他们才听命卸甲。

这时候,雍正感到了一种对君权的挑战,一丝威胁,内心,一股杀意奔涌而起。

但仅有这些,还不足以让雍正下决心杀掉年羹尧,因为雍正想效仿他爹康熙,也想当“千古一帝”,而“千古一帝”最在乎的,就是自己身后的名声,他可不想落下“兔死狗烹”“擅杀功臣”的骂名。

然而,年羹尧继续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拉都拉不住。

首先,年羹尧把雍正派过去辅助他。或者说是监视他的名臣,文臣领袖,孙嘉诚,给杀了。这等于狠狠扇了雍正一耳光,还严重得罪死了满朝文官集团。

其次,年羹尧不执行,甚至阻碍,雍正推出的“新政”,这可是雍正的命根子。

这就是雍正必杀年羹尧的根本原因。

然而,年羹尧打仗在行,政治上却很天真,更是参悟人性的“小白”,他至死都不相信雍正会杀他,因为他认为他和雍正之间,除了他立下的大功之外,还有友情。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他的妹妹,就是雍正的妃子。

然而,年羹尧错了,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是没有感情的,也是不需要朋友的。

电视剧中,李卫带着雍正的手谕还赐死年羹尧,看到上谕的年羹尧彻底绝望了,将雍正赐的佛珠扔在桌上,绝望的他,只好出门自行了断了。

少喝酒,喝好酒,喝品牌酒!酱香联办,值得拥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