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暑假,毛主席和他的同学萧瑜,干了一件轰动全校的奇事,那就是,他俩利用假期,徒步游历了大半个湖南。
听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稀奇的,现在,不少背包客,还徒步旅行世界呢!
但如果我要告诉你,毛主席的这次旅行,是没带分文,完全靠乞讨来完成的,你还不感到惊奇吗?
说起这次游历,萧瑜在他所写的回忆中说,"我和润之出发时,除了换洗的衣服和一把旧雨伞,还有两样东西,就是毛笔和墨盒。"周世钊也证实,那时,他俩因兜里"无财",只能仿照旧时的游学先生,靠帮别人写写对子,抄抄帖子,混口饭吃。
但大家知道,中国人往往逢年过节,才找人帮忙写对子、抄帖子,而当时是暑期,所以,他俩想"以字换饭",很多人并不感冒。
你比如,萧瑜就讲,有一次,他俩进了一家小吃店,想写副对联换口饭吃,老板娘先是用好奇的目光,打量了他们一下,然后端上了两杯茶,对他俩说,对联就不必写了,茶可以免费喝,言外之意很明显,想在这儿白蹭饭,那是绝不可能的。尽管当时场面很尴尬,但因实在口渴的厉害,他俩也顾不了许多,呼呼两口就把茶给喝完了,然而没想到,茶喝之后,反而饿得更加厉害。
为此,萧瑜感叹地说:"胃空空的那种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而且是,你越想吃,就越饿得厉害。一路上饥肠辘辘,外加暴晒,感觉两条腿就像火烫的一样,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但饥饿对他们来说,还是个小困难,毕竟饿了渴了,树上有野果子,可以临时充饥。那时,更令他们头痛的,还是住宿问题。
大家知道,那个年代军阀混战,社会上是兵荒马乱,家家自危,所以,面对陌生人,你要想讨口饭吃,可能还有人伸出援手,但你要想登门借宿,那人家,是万万不会答应的。因此,他们当时能借住的地方,只有寺院,可一路上,寺院并不多见,因此,大部分的时间,两人都是露宿旷野,夜宿沙滩。
一开始,对野外住宿,他俩不仅没觉得有什么不适,反而还觉得很浪漫,你比如,第一次露宿,毛主席就对萧瑜开玩笑说,"今天晚上,这沙滩就是我们的床,蓝天就是我们的帐,那棵老树,就是咱俩的衣柜,现在我就把包袱,挂到衣柜上。"萧瑜也跟着凑趣说,"你瞧,还有月亮这只灯笼为咱俩作伴呢,岂不美哉!"
然而,露宿没几个晚上,他们就意识到了现实的严酷,因为蚊虫四处飞舞,他们被叮得刺痒难忍,万般无奈之下,每晚,他们都只能一人先睡,另一人在旁边,用树叶驱赶蚊蝇。
蚊虫叮咬,还不是最难捱的,一路上,几次赶上天降大雨,在那电闪雷鸣、雨下如梭的滂沱之夜,两人在野外,被淋得是浑身尽透,牙齿直抖,真是狼狈到了极点。
当然,比起这些,还有更可怕的,因为,草丛之中,蛇蝎四伏,荒天野地,一旦被毒蛇咬到,必有性命之忧。
据萧瑜讲,毛主席就遇到了这么惊险的一幕:"那天清晨,他俩从睡梦中醒来,刚一起身,只见一条大青蛇,突然从草丛中窜了出来,最让他们吃惊的是,蛇爬出之处,与润之睡觉的地方,只有不到一米的距离。看来,昨天夜里,这条毒虫就已潜伏在此,所以,当时我就想,假定昨晚它发现润之,咬他一口,如果毒液流遍全身,在这人迹稀疏的地方,想要活命那是绝无可能的,看来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尽管这一路上,危险重重,艰辛备至,但是要跟这些身体上的痛苦相比,更让他们难以忍受的,还是精神上的屈辱。
萧瑜就说,一些人见他俩年纪轻轻,身强力壮,却不自食其力,因此产生了很大的误解,有人甚至认为,他俩就是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为此,一路上,俩人没少遭受白眼。
你比如,在安化县城,他俩到一家商店讨要时,店员就蛮横地直嚷嚷,"我们这儿不打发叫化子!请你们赶紧离开,别站那儿妨碍我们做生意!"
但是,要论态度的恶劣,更甚的是,那些政府机关的门房,例如,当他俩到了益阳县,刚到府衙时,还没走进去,看门的就窜了出来,满脸鄙夷地说,"赶紧滚开,这里没有东西打发你们!"
一瞧他俩不愿走,甚至还提出,想访问一下县长,门房顿时火冒三丈,高声嚷道,"你们疯了,让我告诉县长,说两叫化子想见他,那还得了,他非把我开了不可。滚,快滚!你们再胡闹下去,就莫怪我不客气了。"
当然,萧瑜也承认,每次面对这种屈辱,他都会倍感煎熬,但润之的心理承受力,明显比他强。对此,周世钊曾评价说,"出去行乞,无论敲大门,拜小户,润之都言语谦和,心态放松,很容易让人亲近,就算给点脸色,他也能坦然面对。萧子升则不然,他脸皮薄,放不下架子,每次出门,只愿进大户人家,即使向人问路,他也总是先整整衣服,干咳两声,然后再开口讲话,所以讨要时,他自然经常受挫。"
其实,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萧瑜能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在一百多年前,当时全国的大学也没几所,(当时,第一师范在湖南的学校排名,是第二有名的院校。)像毛主席这样的中专生,在今天,就相当于985这个级别的名牌大学生了。
大家不妨想一下,作为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俩人家境又都很富裕,如今却要放下身段,屈身乞讨,自讨苦吃,屡受欺辱,今天中国的大学生,有谁能做得到?
在这里,我还有一点,必须向大家强调的,虽然形式上,他们也是徒步旅行,但与现在的旅游,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观景,而他们则重在调查,所以一路上,俩人根本没心思去欣赏良辰美景,他们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走乡串户,去向路人做访问上。
所以,在这次游学之后,毛主席写了厚厚的一本调查笔记,并被《湖南通俗教育报》选摘发表,并为此引起了学界的轰动。
听到这儿,可能很多读者还是很不解,就算为了搞民间调查,毛主席也可以自带干粮、自带钱财,进行游学啊,干嘛非得用这种自讨苦吃、自取其辱的乞讨方式进行呢?
关于这一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毛主席那个年代,特别欣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就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这段话。所以,他们这次,之所以选择乞讨的方式,一方面是想通过调查,了解民间疾苦。
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多吃苦、多受罪、多受辱,磨炼自己的意志,塑造坚强的抗挫力。所以在路上,他就对萧瑜说,如果我们连这点挫折都战胜不了,将来又如何去谈能有更大的作为呐!
还有一种说法,他们是受玄奘的影响,因为玄奘就是克服重重困难,一路化缘,走到了天竺,最后才取得真经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都是虚构的,真实的玄奘,就是自己一人一路化缘,走到印度的。)
所以,他们这次游历回来后,就被同学们誉为现代版的小唐僧。
- 《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
- 周世钊:《毛主席青少年时期锻炼身体的故事》。
- 《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
- 《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
- 《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
- 《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
- 《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
- 《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
- 《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
- 李锐主编:《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