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江苏男子在自家鱼塘里清淤,却无意间挖出了几颗“金瓜子”,正当他纳闷怎么鱼塘里有金子时,妻子大喊:“咱家鱼塘里的就是咱们的,赶紧卖了。”俩人为突然暴富开心不已,但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
这名男子叫董法清,江苏溧阳人,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祖辈都是靠耕田为生。
但是,他在村里面也算是个比较出名的能人,脑子比较灵光,除了种地之外还经营着一处鱼塘,捎带养鱼种藕来补贴家用。
所以在当地,董法清家里的条件,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尽管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但生活上最起码过得去。
1962年的一天,他见天气不错,自家的鱼塘也好长时间没有清理了,于是就带上工具跑到鱼塘里清淤。
清淤本来是个很枯燥的活,但是他却在干活的时候遇到了个大惊喜,竟然从淤泥里挖出来一小块碎金子。
金子的形状很奇怪,酷似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
“这是金子吗?”董法清的脑袋上冒出来好几个大问号。
如果是金子,怎么会在我家的鱼塘里?可要说不是金子,这成色、这光亮,怎么看上去那么滋腻?
满脑子疑问,他想了半天也没有搞明白,回到家也是坐在那里,直勾勾地盯着碎金子发呆,嘴里还一直碎碎念,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忙碌了半天的妻子,看见丈夫坐在那里神神秘秘地不知道捣鼓什么,气得走过去就要跟丈夫算账。
可是当她看清楚丈夫手里面的东西后,顿时也愣在了那里,脑袋上也不禁冒出了几个大问号:“是金子吗?哪来的呢?”
相对而言,女人大多时候都比较感性,处理问题也比较简单粗暴,不会想那么多。
董法清还在研究是不是金子的时候,妻子一把夺过来放进嘴里就咬,看到上面留下的牙印之后,满心欢喜地惊呼:“是金子!”
既然是金子,董法清又陷入了深思,喃喃自语道:“咱们家的鱼塘里怎么会有金子呢?又是谁丢的呢?”
激动不已的妻子,早已按捺不住要把金子换成钱的冲动,脱口而出:“木头脑袋!谁会把这么贵重的东西丢给别人?咱家鱼塘里的,就是咱们的。”
董法清想了想,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于是两口子也不饿了,立马带着金子跑到了村口的废品收购站。
说实话,能开废品收购站的人,也不是什么泛泛之辈,最起码也都是脑子灵光、见多识广的人,要是什么都不懂还靠什么赚钱呢?
所以,废品收购站的老板,一看两口子拿来的东西,不禁脱口而出:“金瓜子?这可是个好东西。”
老板询问金瓜子的来历,董法清支支吾吾地不敢说,憋了半天才说是祖辈留下的糊弄了过去。
既然是祖辈留下来的,老板也觉得没什么问题,毕竟老辈子人只要条件允许,都是储备金银之类的老物件。
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120元成交,董法清和妻子拿着钱高高兴兴回了家。
两口子在家里吃饱喝足后,随后两天基本上什么事都不干了,泡在鱼塘里可劲儿地搜索,还真的又挖出了几颗碎金子。
碎金子的形状也不太一样,有的像瓜子,有的是小方块,还有的是三角形。
后来两口子又拿着碎金子去废品收购站换钱,这下老板可不淡定了,总觉得这件事有点蹊跷,细问之下才知道两口子是从鱼塘里挖出来的。
像这种天降横财的事,董法清两口子再怎么小心也捂不住,很快全村人就知道了,甚至还惊动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随即文物部门就出动人手,对董法清家的鱼塘进行了地毯式地搜索,竟然又挖出了十几颗形状各异的碎金子。
这些碎金子统称为“金瓜子”,学名叫“郢爰”,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
根据史料中的记载,公元前522年,伍子胥逃亡期间,曾在溧阳的濑水河畔受了一名浣纱女的一饭之恩。
后来浣纱女为了不暴露伍子胥的形迹,自己跳入濑水之中自尽了。
伍子胥功成名就之后,为了感谢浣纱女的恩情,就向濑水之中撒了三斗三升金瓜子。
本来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个坊间流传的故事,可没想到竟然是真的,董法清鱼塘里发现的金瓜子就是这段史料的佐证。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董法清两口子挖出来的、包括卖给废品收购站老板的金瓜子,全部都得如数上交。
这些珍贵的文物,现在就收藏在溧阳博物馆中,向世人默默展示着那段早已尘封的历史故事。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