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者,仁兽也”,麒麟频繁的出现在各种古籍史料之中,使得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了别样独特的含义,成了是国人眼中的神兽。
麒麟象征吉祥、长寿,和龙、凤、龟、貔貅并列为“五大灵兽”,有麒麟“出现”,那便是祥瑞,预示着时代圣明,天子仁德,是重大的吉祥事件……
搁现在来说,大家都知道麒麟这种生物,和龙凤一样,只是寄托古人心中美好愿景的虚构形象,是一种传说,它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可在人们普遍缺乏认知的古代,这种身体像麝鹿,尾巴似龙尾状,还长着龙鳞和一只角的麒麟神兽,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而且还频繁的在史书中亮相。
比较有名的便是明初永乐年间,下西洋的郑和,曾经带回来了两只“麒麟”献给明成祖朱棣。
麒麟“非明王不出”,朱棣对此很重视,不仅亲自接见这两只“麒麟”,还特地了命宫廷画师记录下这一大喜事,因此有了著名的画轴——《瑞应麒麟颂》。
画轴中留下了“麒麟”的真实画像,只是当现代人看到这些画像时,却不禁哑然失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不多说,让我们回溯历史,去看看明初的麒麟,具体是什么样的。
朱元璋去世后,将皇帝位子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即位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便对洪武年间封的一些藩王、自己的叔叔们下手。
当时的燕王朱棣,出于自身考虑,没有坐以待毙,起兵反抗朝廷。经过几年的战争,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杀入了京城,坐上了皇位。
只是朱棣的侄子朱允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点让他有点发虚。
为了堵住世人的悠悠众口,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一方面也派人到处探访建文帝,这便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本姓马,凭借聪明才智,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赐姓“郑”。
他浩浩荡荡的下西洋,并非简单的游历观光,而是承载永乐大帝的外交使命和私心。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无不彰显着明朝的强盛与威严,使得沿途国家纷纷臣服大明,让永乐大帝的威名遍布海内外。
郑和回朝期间,也带着海外各式各样的贡品献给了朱棣,而在这众多的贡品中,就有那传说中的瑞兽——麒麟。
古代又没有摄像技术,麒麟这一生物又很神秘,人们对它的认知主要是来自记载与传说。但有一点,麒麟是神兽,是祥瑞,对于天子统治来说很重要。
因此郑和在海外听到有人描述“基林”这种动物是彩色,身体又像麋鹿时,敏锐地意识到或许就是传说中的麒麟,于是果断地将这两只动物带回了国内,献给了朱棣。
当这两只“麒麟”瑞兽踏入大明的国土时,立即引来了轰动,朱棣更是亲临奉天门现场,来领略麒麟的风采。
在朱棣看来,传说中的神兽出现在自己统治期间,那不就表明了自己是圣天子,是明主,是上天承认的统治者。
因此他很高兴,特地下旨命画师沈度绘制画像记录这重要的一刻,使得我们能看到麒麟的风采。
麒麟图画如下:
哈!这麒麟,怎么这么熟悉,这不是长颈鹿吗?
是的,没错,被朱棣等人当成麒麟的圣兽,就是我们所知的长颈鹿。
关于麒麟的形象,《尔雅·释兽》中描述它“麋身,牛尾,一角”;《中兴瑞应图》则形容它“羊头、狼蹄、圆顶,身有五彩,高一丈二尺”。
这些描述都充满了夸张与想象,使得麒麟的形象变得模糊不清,可“鹿身”、“马足”、“丈有八尺”几这些显著的特征,让当时的人们看到从未见过的长颈鹿时,没有质疑它的身份,将其视为真正的麒麟。
对于朱棣而言,这两只动物是否是真正的麒麟并不重要,他要的就是“麒麟”现世的这种效果。
因为这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为永乐盛世更添一项强有力的佐证。
之后,有了“真实”的麒麟,明朝官服上,也常见“长颈鹿造型”的麒麟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麒麟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长颈鹿并非传说中的麒麟,而郑和带回长颈鹿的故事,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一段有趣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