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博大精深中,隐藏着一句古老而富有深意的警示:“人有三黄,寿命不长”

这句话虽简短,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体健康的隐秘角落,提醒我们当身体显现某些特定的“黄色”迹象时,可能是内在健康亮起了红灯。


探索“三黄”的奥秘

首先得从中医的五行学说谈起。

五行——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共同编织出万物的运行规律。人体,这个小宇宙,亦遵循着五行的法则。每个五行元素都与特定的脏腑、颜色、味道、季节紧密相连。

黄色,作为土行的代表色,与脾紧密相连。

黄色在“五行”中为土,土治中央,联系到人体,黄色的脏腑归属为脾胃。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因此,脾胃健运,脏腑之气才能和顺协调。

正因为脾胃居中土,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所以脾胃有病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

一旦脾功能失常,水湿便会在体内滞留,进而演化成痰湿、湿热、湿毒等病理状态,这些正是导致“三黄”症状的根本原因。

"三黄”指什么?" Type="normal"SectionTitle="" Type="normal"@@

1

面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中医理论中,面色是反映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的重要窗口。面黄往往与脾胃功能不佳、气血不足有关。

脾若脾胃虚弱,则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自然暗淡无光,显得萎黄。此外,长期营养不良、贫血、肝病等也可能导致面色发黄。

治疗面黄,需从清除体内毒邪入手,同时清热利湿,化解痰湿。

茵陈蒿汤便是一剂良方,茵陈蒿18g,栀子12g,大黄6g同煎,每日一剂,能有效缓解面黄症状。

2

尿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尿黄,指的是尿液颜色偏深黄,甚至呈浓茶色。正常情况下,尿液呈淡黄色至透明色,其颜色深浅受饮水量、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

但持续性的尿黄,尤其是伴有异味、浑浊等情况时,可能是肝脏、泌尿系统疾病的征兆。

中医认为:小便黄,归根结底是心经有火。心和小肠相表里,心经之热下移给了小肠,小肠通过分清别浊,上了火的浊水最后下到膀胱,排出的小便自然就发黄了。

“舌为心之苗”,心经之热向上走,于是舌尖就容易长溃疡;影响到口腔,会出现口干。

热的严重了,尿时会有一种灼热感,甚至是灼痛感;心喜静,心中有热,就会心烦、失眠。

在治疗上可采用清肝泻火的方法,淡竹叶3克、莲子心1克、芦根3克,代茶饮即可,一般喝一周就能见效。

3

苔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舌苔往往是反映了我们的胃气,舌苔,胃气所生,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所以,舌苔的变化可反映五脏脏腑的热、寒、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我们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若舌苔呈现黄色,则是湿热或痰湿的表现。

舌苔是脾胃的外在反映,脾胃属土,土能克水,水能生木。当水的生发之力受阻,木无以生,土便失去了制约,脾胃功能减弱,水湿积滞,黄苔便随之而来。治疗黄苔,需健脾利湿,化痰清热。

厚朴茯苓汤,以厚朴45g与茯苓45g同煎,每日一剂,连服数日,能有效改善黄苔症状。

追根溯源,“三黄”的根源皆在于脾的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停滞,进而演化成各种病邪。

如何对抗“三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抗“三黄”的关键在于保护脾的健康,增强脾的运化能力,促进水湿的代谢。这要求我们注意运动的适度,饮食的均衡,以及情绪的稳定。

正如古人所言:“脾者,中土也,土者,万物之母也。”只有脾健康,才能生化万物。

“人有三黄,寿命不长”这一古训,虽略显夸张,却深刻揭示了身体健康状态与寿命之间的紧密联系。

面黄、尿黄、苔黄,作为身体健康的预警信号,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身体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治疗。

在现代社会,结合科学的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享受健康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