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一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孔,Kǒng,多起源多民族姓氏,主要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子姓,名履,又称武汤、天乙、成汤,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契的第14代孙,主癸之子)后裔,其商族子孙中有一支姓“子”,与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尊商汤为得姓始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姓始祖:成汤

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子姓,宋氏,名启,今河南商丘人,商王帝乙长子、商纣王帝辛长兄)被封于宋国(今河南商丘),为宋国开国国君,宋殇公(子姓,宋氏,名与夷,宋宣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第15任国君)时期任命孔父嘉(子姓,名嘉,字孔父,今河南商丘人,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孙)为宋国大司马。
华督(子姓,华氏,字华父,名督, 宋戴公之孙,官至太宰(宰相),位及 “六卿”之首,督姓、华姓始祖)贪恋孔父嘉之妻美色,借名杀孔父嘉,宋殇公大怒反而也被其所杀,孔父嘉只留下一子,因怕华氏逼迫,后代逃到鲁国(今山东曲阜),子孙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子姓孔氏,尊孔父嘉为得姓始祖。
孔父嘉的六世孙为孔子(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鲁国大夫叔梁纥之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弟子记录其言行整编为《论语》),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衍圣公,衍圣公在中国古代是享有特权的大贵族,明初是为一品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各地多建孔庙(也称孔子庙、文庙)祭祀孔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卫国(今河南北部)大夫中有姬孔悝(今河南濮阳人,孔圉之子),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郑国郑穆公姬兰(姬姓,郑氏,名兰,亦称子兰,郑文公之子,郑国第11位国君)后人姬孔张,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这两支孔姓均为姬姓孔氏。
源于妫姓,春秋时期陈国(今河南淮阳)大夫妫孔宁,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是为陈郡孔氏。
另有满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孔姓等。
得姓始祖:商汤、孔父嘉、姬孔悝、妫孔宁等。
发源地:河南多地、山东曲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迁徙路线:
先秦时期,孔氏族人主要活动于山东、河南地区。
秦汉以后,孔姓很快散播到河北、山西、湖南、广东等地。
三国两晋时,迁移到浙江、江西东南地区。
唐宋时播散到全国各地。
宋金元三朝时期,孔子后裔册封出现了南宗和北宗,进而三朝各册封了一个衍圣公,由此可见儒家代表孔家的影响力对朝局的重要性。
明朝初期,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孔姓后裔分布于冀、鲁、豫、苏、皖、鄂等地。
清朝初期进入台湾地区。
解放前夕,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孔德成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2008年在台北逝世。
历史名人: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论语》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学院遍及全球)、民国银行家孔祥熙(山西太谷人,民国四大家族)、现代著名运动员孔令辉(乒乓球男子单打大满贯得主、乒乓王子,曾担任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教练)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语录,《论语》

祠堂:
山东省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始建于春秋战国鲁哀公姬将(鲁定公姬宋之子)时期,为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所建,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基础,此后历代多有增修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完成,占地327亩,九进院落,整体仿故宫样式修建,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庙,位于山东曲阜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新桥街中段孔氏南宗家庙,始建于南宋期间,孔子第48代裔孙衍圣公孔端友随宋高宗赵构南迁,设立南宗,修建孔氏家庙,建筑面积7490平方米,后代多有修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被孔氏称为“第二圣地”。
孔子学院,又名孔子学堂,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学习汉语、传播汉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构建和谐世界,总部设在北京。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23年底,孔子学院在160个国家和地区共建孔子学院496所、孔子课堂757所。
家规家训家风:
《孔氏祖训箴规》(明代嘉靖年间衍圣公,孔尚贤):
一、春秋祭祀,各随土宜。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此报本追远之道,子孙所当知者;
二、谱牒之设,正所以联同支而亲本。各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方不愧为圣裔;
三、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孔氏素为佩服。为子孙者,勿嗜利忘义、出入衙门,有亏先德;
四、孔氏子孙徙寓各州县,朝廷追念圣裔,优免差役,其正供国课,只凭族长催征,皇恩深为浩大。宜各踊跃输将,照限完纳,勿误有司奏销之期;
五、谱牒家规,正所以别外孔而亲一体。子孙勿得互相誉换,以混来历宗枝;
六、婚姻嫁娶,理伦守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
七、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矜勿喜,庶不愧为良吏;
八、圣裔设立族长,给与衣项,原以总理圣谱,约束族人,务要克已奉公,庶足以为族望;
九、孔氏嗣孙,男不得为奴,女不得为婢,凡有职官员不可擅辱。如遇大事,中奉朝廷,小事仍请本家族长责究;
十、祖训家规,朝夕教训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下人。
64 字家训(清,孔宪珍):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自载检点,不扯滥务;
居身简朴,辛勤劳杵;
一丝一缕,恒念力扬;
粗茶淡饭,慎近酒酤;
恪守信义,邻里互助;
忠厚传家,苦读诗书;
振振绝绝,繁我孔族。
现分布:孔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西、江苏、浙江,其次分布在甘肃、山西等地,海外地区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也有分布,其中山东分布最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见单姓分布:孔姓主要分布在山东

总人口:孔姓约231万人,全国排名第100,在百家姓中位列第25。
孔姓源于子姓,得姓始祖成汤,王族后裔,发源于河南、山东等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礼乐崩坏,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传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朝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后代帝王对儒家思想推崇之至,对孔家更是赐爵世袭贵族待遇,册封历代衍圣公,清朝时达到顶峰,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直至民国时期取消称号。
孔子儒家学派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七十二贤”弟子遍天下,其言行被整理为《论语》,为“四书”之一。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