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记得小时候,有次写作文用了粤语来写,结果就被老师批评:“好学不学,却专学香港报刊杂志写粤语,把中文搞得乌烟瘴气!”实际上,粤语写作并非起源于香港报刊,也远早于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写作。

▲点击收看视频

早在明末清初,广东人便已开始尝试用粤语书写,这在《花笺记》、《二荷花史》等木鱼书中均有体现,其中不乏粤语字词的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清代中后期,招子庸的《粤讴》、邵彬儒的小说集《俗话倾谈》,以及西方传教士用粤语编译的多种作品如《羊城土话马太福音传》、《天路历程土话》、《亲就耶稣》等,都广受读者欢迎,流传甚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羊城土话马太福音传》,图源网络

到了清末民初,革命党为宣传进步思想,在省港两地创办多种报刊,并常用粤语写作,包括诗歌、小说、谐文等,还新编了大量说唱曲艺作品,如粤讴、龙舟歌、南音等等,包罗万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05年郑贯公创办的《唯一趣报·有所谓》,其粤语作品谐趣通俗,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反映时政民生,深受读者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与此同时,粤剧也经历了类似的本土化改良过程。早期粤剧使用“戏棚官话”演唱,但到了清末民初,粤剧开始更多地使用粤语。

例如,梁启超1905年撰写的粤剧《班定远平西域》便大量运用粤语,为粤剧开创了新风气。而大量粤剧剧本的出现,也推动了粤语书写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图源网络

至于现在作为官方文本使用的现代汉语白话文,实质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后,兴起了新文学运动才逐渐标准化和普及开来的。

不信的话,可以看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全篇都是用文言文来写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如今,在香港的报刊、图书、广告宣传,粤语字词的使用依然非常普遍。2020年,香港甚至诞生了一本全粤语的期刊——《回响》,涵盖短篇小说、词评、书评、影评、饮食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而在广州,虽然作为粤语书写发源地,但由于政策及人口结构差异,近几十年来粤语书写的使用比例相对较低。

不过,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在80年代的连载漫画《乐叔和虾仔》中便使用了粤语书写对白,之前也有过广州的报章开设全粤语板块,但随着传统媒体的没落,这些都越来越少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叔和虾仔》,图源网络

不过,现在还是有不少品牌喜欢在广告中使用粤语字汇,全因粤语够“盏鬼”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粤语广告,图源网络

在网络上,为了实现“我手写我口”,粤港澳的网友用粤语口语来打字交流就普遍得多,但这却经常引来外地网友的投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观点

虽然粤语的书写一般不会作为官方文本或者教育标准,但随着粤港澳的经济文化向全国的强势输出,所以不少粤语字词都已被普通话所吸收,如打的、埋单、生猛、搞掂、唱好、唱衰、淡定、爆棚、炒鱿鱼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标题

粤语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粤语地区,我们应鼓励在适当场合下更多使用粤语字词,做到“识讲又识写”。这不但能保护粤语文化的独特韵味,同时也能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粤语字词,我推荐这本《广州话词典》,收录了超过1万个粤语词汇,内容丰富、解释详尽,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