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张健康养生“九九乘法表”广为流传。
该表由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等共同制定。
提倡“九少九多”,梳理“九大口诀”,衣食住行,面面俱到。
一张表,九服药,让养生成为日常,让习惯护养生命。
背熟了,久久受益,用对了,久久养生。
记得转发给家人和朋友,为健康一起收藏!
01 少食多嚼
《黄帝内经》有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饭吃太多,积食难消,会引发胃胀、胃痛、胃炎等病症。
中医理论中,“胃”是水谷运化之源,胃气伤,百气乱。
因此,饮食之道,贵在节制,少餐少食,以养胃气。
吃饭时充分咀嚼,不仅利于消化,还能增加饱腹感,避免发胖。
年龄越大,肠胃越弱,越应该细嚼慢咽。
每顿吃七分饱,每口嚼15下,日日坚持,越吃越健康,越活越轻松。
02 少肉多豆
西汉诗人枚乘《七发》有云:“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肉,是桌上佳肴,但肥甘油腻,容易招致气虚、肥胖、三高。
相比肉类,豆类被称为“地里长出来的肉”,和肉一样富含蛋白质,却不易产生脂肪。
民间常说:“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谷杂粮都有营养,但没了豆子,就会失去平衡。
豆类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能有效补充营养,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适量把肉换成豆,既满足了口腹之欲,也避免了患病风险,才是健康之道。
03 少盐多醋
《黄帝内经》有云:“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成年人每日摄入食盐低于5克,是合理范围,而超过6克,就属于“高盐饮食”。
饮食过咸,会损伤肾脏,而肾主骨,肾衰则骨骼受损,肌肉短缩,心气抑郁。
《本草纲目》记载:“散诸热,治胃气,理经脉,消食,以醋食之。”
醋,敛汗祛湿,生津开胃。以醋入药,还能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白醋酸、米醋鲜、陈醋醇、香醋浓……
日常饮食,用醋代替盐,风味不减,还能祛病强身,益寿延年。
04 少药多练
《周礼》有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药”都具有偏性,治病就是以偏纠偏。药不对症,“治病”就成了“下毒”。
事实上,无论健康与否,只要长期用药,必然导致毒素淤积,肝肠受损。
俗话说:“吃百药,不如走百步。”好身体,练出来,才是生命健康的根本。
每天坚持锻炼15分钟,寿命足以延长3年,远比各种补药有效。
闲暇之余,走走路、跑跑步、伸伸腿、扭扭腰,不花一分钱,健康一辈子。
05 少衣多浴
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天气转凉时,不要着急裹上冬衣。
适当的寒凉刺激,有助于身体适应气温变化,增强免疫力。
当然,“少衣”并不是受冷挨冻,而是强调添衣要顺应自然,循序渐进。
四季交替之时,气温尚不稳定,穿衣忽厚忽薄,就容易出汗着风,引发伤寒。
白居易有言:“夜来新沐浴,肌发舒且柔。”
感到寒冷时,不妨多泡热水澡,既能洗去一身尘垢,又能温煦肌肤,驱散寒气。
晚上回家泡个热水澡,还能舒缓精神,收获一夜好睡眠。
06 少欲多施
南宋诗人崔敦礼曾言:“清心而寡欲,人之寿矣。”
人的欲望太多,就会殚精竭虑、烦心劳神。心累了,神乏了,身体也就跟着垮了。
唯有想得开、看得淡,才能卸下压在胸口的石头,还自己轻松与舒适。
《千金要方》中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善心善念,善行善举,不论大小,都能给人带来情绪上的满足。情绪好了,身体就好了。
生活中,少欲多施,少求多予,广结善缘,温暖他人的同时,也能让自己宽心受福。
07 少车多步
《战国策》有言:“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安稳行走,权当坐车,进程虽缓,受益良多。
乘车确实便利,但是久坐肌肉酸痛,伤腰伤筋,不如下车步行,走路强身。
常言道:“走为百练之祖,百练不如一走。”
行走看似简单,却能增强骨骼密度,延缓器官衰老,于缓慢中见奇效。
忙碌之余,避开车水马龙的闹市,或慢步,或快走,不亦乐乎。
08 少言多行
老话说:“日出千言,不病自伤。”
话越多,是非越多,心神越乱。控制不住口舌,收敛不起精神,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言少而精,语默而明。少言寡语,能平心静气、安神养性,还能专注思考、规避纷扰。
乾隆皇帝曾说:“少言历世八百年。”
真正有阅历、有见识的人,都把少言当作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与其把精力耗费于口舌之辩、意气之争,不如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
09 少虑多笑
唐代司空图《丙午岁旦》诗云:“多虑无成事,空休是吉人。”
当今社会,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今天愁房子,明天愁孩子,后天愁位子。
然而,多思多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扰乱身心,损害健康。
《养心要语》中说:“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忧也一天,乐也一天,何不放声大笑,敞开胸怀去生活。
元杂剧《老庄周一枕胡蝶梦》里有句话:“世人多虑我无忧,一片身心得自由。”
“虑”,未必能达成;“笑”,往往能治愈。
遇到糟心的人、烦心的事,不妨先做个“乐天派”,再去打扫一地鸡毛。
让思绪放松,让情绪愉快,让身体舒适,让生活简单,便是吉人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