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铁原阻击战:铸就铁军,彭德怀亲言要为其请功!
一切都可能
2024-12-03 19:39山西
1951年4月22日,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们犹如出山猛虎,向着美军发起了新一轮凌厉攻势,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就此正式拉开帷幕。
彼时,美军刚刚更换了最高指挥官,由李奇微走马上任。这位新官上任的李奇微可没闲着,他仔细研究分析了志愿军作战的特点,很快便察觉到志愿军补给线在不断拉长这一情况,而这,在他眼中无疑是重创志愿军主力的绝佳机会。
自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凭借着超高的战术素养以及昂扬的战斗士气,在战场上屡创佳绩,一次又一次地击败美军,彻底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是成功地把战线推进到了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南地区,让世界为之惊叹。
随着战争不断向纵深推进,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也被越拉越长。当时,志愿军在空中力量方面较为匮乏,面对美军轰炸机频繁的骚扰,实在缺乏有效维护补给线的办法,如此一来,前线的弹药与食物供给渐渐变得紧张起来。
为了确保作战部署不受影响,志愿军将士们往往会随身携带可供几天食用的干粮,随后便义无反顾地深入前线作战。可这样一来,部队连续作战的能力就受到了很大限制,一旦与后方的联系被切断,前方部队马上就会陷入缺衣少食、弹药匮乏的艰难处境之中。
李奇微敏锐地察觉到了志愿军的这一薄弱之处,随即要求前线指挥官范弗利特实施“磁性后退”策略。按照这一策略,美军以每天三十公里的速度有条不紊地向后撤去,并且在后退过程中,尽量避免与志愿军正面交战,只是着重利用火炮对志愿军的后方展开打击。
志愿军战士们见美军这般后退的情形,下意识地认为这是美军溃败的表现,所以主力部队始终保持着积极跟进的态势。哪怕是后勤补给线不断遭受美军空军的轰炸以及炮火的袭击,战士们也丝毫没有放松追击的脚步,还在沿途取得了诸多小规模战斗的胜利。
然而,长时间这样孤军深入的作战状态,使得志愿军面临的后勤补给压力陡然剧增。到后来,前线的战士们已然无法得到充足的弹药和食物补给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暂且放缓了追击的速度,留在原地等待后勤队伍跟上。
李奇微察觉到志愿军放缓了追击脚步后,断定志愿军的后勤体系已濒临崩溃、难以为继了。于是,在5月20日这一天,他迅速集结兵力,决定对志愿军发起全面的反攻。
然而,就在5月21日,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元帅同样敏锐地洞察到了美军的企图,当即果断下令,要求志愿军迅速撤回三八线附近进行防守。可遗憾的是,这一命令的发布比李奇微晚了一天,如此一来,志愿军的先头部队便陷入了相对危险的处境之中。
李奇微一心想着尽可能多地消灭志愿军的有生力量,为此,他紧急调集了美军以及其他参与这场战争的国家的部队,兵分左、中、右三个方向,气势汹汹地朝着志愿军主力发起了猛烈攻击。
在这三路敌军当中,右路的美军威胁性最大。李奇微在这个方向足足投入了四个师的兵力,并且还安排了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国的军队从旁协助。不管是兵力数量,还是武器装备的配备情况,这一路敌军相较于志愿军而言,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当时在右路与美军展开对抗的正是志愿军的第十九兵团,这个兵团下辖63、64、65军,除此之外,还有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的部分战士协同作战。
鉴于敌军兵力众多,而志愿军当下主要的战略目的是尽快向后回撤,所以右路战场上的战线迅速朝着北边推进。当志愿军回撤到铁原一带后,彭德怀以及其他志愿军高层指战员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潜藏的问题。
铁原地处韩国中部,乃是重要的交通要塞,这里公路、铁路网线纵横交错,极为密集,是运输和囤积各类物资的关键中转站。当时回撤的志愿军都需要到此处领取补给物资,进而才能在后方构建起新的防守战线。
一旦铁原被美军攻占,那么仍旧滞留在铁原以南的三个兵团将会陷入极为严峻的危机当中。他们不但难以获取补给物资,而且铁原以北是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美军完全能够凭借其机动化作战的优势,轻而易举地完成对志愿军先头部队的合围。真要是到了那个地步,想要突出重围,恐怕得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了。
鉴于此种危急情况,彭德怀当机立断,即刻向十九兵团下达了死守铁原15至20天的紧急命令。可彼时的状况是,64军正在西边战线与美军陷入苦战、难解难分,65军经过此前的战斗,伤亡情况较为严重,如此一来,能够投入到铁原阻击战之中的就只剩下傅崇碧所率领的63军了。
其实,这时候的63军自身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全军士兵人数仅剩2.4万人,火炮仅有470多门。反观美方,其投入此战的总兵力多达4.8万人,配备火炮1300门,还有四百多辆坦克,并且有着强大的空中火力作为支援,双方的实力对比极为悬殊。
在这般实力相差极为悬殊的状况下,63军所要坚守的是一块宽度达25公里、纵深达20公里的阵地,可想而知,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是何等巨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