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楚惜刀
孙权是魏蜀吴三国君主里面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位时间长达五十二年。
早期的孙权承父兄之余烈,励精图治,对内结好士家大族,平定山越,以弱冠之年迅速稳定江东。随后北拒曹操,西取荆襄,重用陆逊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可谓一代雄主。
我们翻开三国志对他的评价,看起来也还不错:“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这段话,抛开史官有点扎眼的“自擅江表”四个字,陈寿把孙权比作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国国君勾践,其实很有深意。
我们中国人写史书,不单单只是记录史实,史官还要表达对事情本身的态度。当下发生过的人物事件,史官会以儒家的伦理纲常为准绳,借助于词语或者过去的历史人物,给予最终定性。
这一著史传统源自于孔子撰修的《春秋》,或褒或贬,往往隐藏于几个字之间。那些显赫的帝王将相,生前不管多么不可一世,死后都要接受历史的审判监督。所以有了这句著名的“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勾践一生除了著名的卧薪尝胆,建立霸业,还有晚年性情大变,鸟尽弓藏,诛杀功臣。用他来与孙权来做类比,可谓非常贴切。
孙权到了执政晚期,经历丧子之痛。精心培养的太子孙登病逝,太子之位空出。孙权虽然在次年立第三子孙和为太子,却又封第四子孙霸为鲁王,放任其与孙和争储。受到威胁的孙和自然不甘示弱,双方拉拢朝臣针锋相对,一时间吴国朝堂上拉帮结派之风日盛。“自侍御宾客造为二端,仇党疑贰,滋延大臣”,这就是孙权执政晚期著名的二宫之争。
自古天子家私事,腥风血雨不亚于战场。继承人的争斗事关未来皇位归属,朝臣们身在局中,谁都无法置身事外,要么站队,要么被迫站队。
时任吴国宰相,长期坐镇武昌的陆逊,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废长立幼,违背礼制。前有袁谭袁尚兄弟阋墙于内的殷鉴,后有曹操确立曹丕后确保政权顺利交接的经验。为维护国家内部稳定,陆逊多次上书进谏:“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
陆逊的焦急痛心之情溢于言表,孙权却对陆逊的谏言始终置若罔闻。陆逊如果是个明哲保身的人,自然明白孙权迟迟不回复本身就表明了一种态度。然而陆逊一心为国,不以个人进退荣辱为谋。孙权越不回复,陆逊就越焦急。陆逊甚至要求孙权批准自己亲自前往建业,当面陈述因储争而造成的危害。
陆逊此举本为国家计,不料反而触碰了孙权的逆鳞。
孙权放任鲁王与太子争储,本是有意为之。如今看到朝臣私下纷纷站队,致使上下议论汹汹,深宫秘事暴露于朝野,已经非常不爽。现在宰相陆逊主动要求来建业,更是怀疑在外握有重兵的陆逊已经与朝臣内外串联,名为面陈,实为向自己逼宫。多重因素影响之下,孙权心中对陆逊已经有了杀意。
狂怒的孙权有心想让陆逊死,可又不能做得过于直白,于是连续派出使者去痛斥陆逊。陆逊为社稷重臣,又是宰相之尊,孙权如此不留情面,简直有违君臣之仪。他故意派出使者在大庭广众连番羞辱陆逊,实际是一种暗示——陆逊你须早日“自重”了。
所谓的“自重”,是因为汉代距先秦不远,舍生取义是当时社会通行的规范,汉人重荣辱而轻生死之风尚存。君要臣死,臣自然不得不死。可是“士可杀不可辱”,与后世皇权极盛时相比,臣子还没有彻底沦落为君王的奴仆,可以在朝堂上随意扒下裤子打屁股的程度。哪怕君臣关系完全破裂,彼此之间依然会保留一丝“体面”,大臣可以在君王暗示后自己选择去赴死,自杀以明志,来表明自己绝不受辱。
这种心照不宣的暗示分很多种:
——或赐剑:越王勾践要杀文种,只是赐剑一柄,文种也不抗辩直接自尽。
——或质问:秦王嬴政痛恨吕不韦,只是质问他有什么功劳自号仲父,吕不韦便在流放的路上服毒自杀。
——或赐牛酒:汉成帝给没病的宰相翟方进按重臣告病的礼仪赐牛酒,逼迫其自尽。翟方进即日自杀。
——甚至还可以打个聪明人之间的哑谜:曹操想要进位魏王,担心荀彧阻扰,于是送去一个空盒子。荀彧看到后便饮药而卒。
——如果有人不愿意体面地去自裁,门生与好友也会劝他去死。
——自诩品行高洁的士大夫,接受狱吏的诘问是巨大的羞辱,真到了这一步不仅多半难逃一死,还会祸及家族。
——侥幸受刑而未死的人,也会时刻怀有苟活于世的羞耻感。太史公司马迁为李陵上书辩解而身受腐刑,出狱后悲愤交加。只因《史记》尚未完成,为了向好友解释自己为何未死,留下了千古名篇《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之所以苟活是因为“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所以,接二连三派出使者去痛斥陆逊的背后,实际展现了孙权心中真实的意图——陆逊必须死,而自重身份的陆逊也只能死。
史书记载,这位被孙权誉为有超世之功、怀文武之才的社稷重臣因此忧愤而亡(还有一说为自缢),时年六十三岁,家无余财。
日后随着皇权的逐渐膨胀,天底下除了皇帝以外,所有人的脸面都不再重要,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所有人趴在地上,除了山呼万岁,只能谢主隆恩。
(本文作者:楚惜刀,“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