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游是我国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和展示冰雪魅力的卓越载体,对巩固我国在全球旅游格局中的地位意义重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为指导,以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为方向,制定8方面24条政策举措,旨在拓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激活冰雪产业链发展活力,使冰雪经济成为新兴动力源泉。民众热情是冰雪旅游发展源动力,社会参与是冰雪产业繁荣助推器,二者交织为冰雪经济注入新生机。“冰雪+”模式和文化赋能可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相关策略、保障与协作能提升质量效益、拓展国际空间,彰显冰雪旅游经济价值。
新疆乌鲁木齐南山滑雪旅游度假地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
一、民众热情驱动冰雪运动发展,社会参与助力冰雪产业繁荣
我国冰雪运动参与人群已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运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以来,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高达3.13亿,其中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参与人数达0.53亿,18至29岁年轻群体更是多达0.7亿。《意见》强调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动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注重青少年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更多参与平台;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为冰雪运动的竞技实力打下坚实基础;鼓励发展冰雪项目竞赛表演产业,支持申办与举办国际赛事,推动赛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冰雪主题旅游演艺项目,以此激发冰雪运动的发展活力。将持续推进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东进”,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增加冰雪产品与服务供给,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二、“冰雪+”助推经济蓬勃发展,文化赋能驱动产业创新升级
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程度与竞技水平实现了飞跃式增长,推动冰雪文化、装备、旅游等产业融合,“冰雪+”消费模式涌现,冰雪经济成新增长点。《意见》规划冰雪经济“一区两带多节点”空间架构,明确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是冰雪经济引领区,在北京延庆、河北崇礼、黑龙江亚布力、吉林长白山、新疆阿勒泰和伊犁等地打造冰雪经济集聚区。各地应因地制宜的发展冰雪经济,传承冰雪文化,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加强冰雪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丰富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冰雪+5A”旅游模式,尤其是新疆应依托世界级粉雪资源,完善冰雪产业链,提升国际影响力,打响阿勒泰“人类滑雪起源地”冰雪旅游品牌。
三、实施冰雪企业优质发展策略,促进冰雪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700亿元。《意见》强调要培育壮大冰雪经济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冰雪领域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冰雪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积极培育冰雪体育组织。例如新疆应加大对阿勒泰地区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可可托海滑雪度假区、吉克普林滑雪度假区以及乌鲁木齐市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等地的重点支持,同时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其参与冰雪装备制造、配套服务等领域,大力培育各类冰雪体育组织,加快建设冰雪运动俱乐部和培训机构,并推动冰雪运动协会成立,为冰雪经济经营主体提供人力与服务支撑,通过信息共享等手段促进经营主体协同发展。
新疆乌鲁木齐南山滑雪旅游度假地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
四、聚焦冰雪经济要素保障,加强冰雪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构建冰雪人才培训机制,高校和职业院校形成多层次冰雪人才培养体系,传统冰雪优势区域人才集聚效应明显,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意见》提出要重视冰雪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现有高等院校设立冰雪运动学院,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等相关专业,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应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管理型、技术型、运动型冰雪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及职业学校办好运动训练、休闲体育、冰雪运动与管理、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积极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助力冰雪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建设。
五、深化冰雪经济对外协作发展,积极搭建国际冰雪合作平台
我国冰雪经济对外协作发展呈现积极态势,国际冰雪合作平台的持续建设推进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不断涌现,丰富多彩的跨境赛事与活动的蓬勃开展,二者共同提升了我国冰雪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意见》延续相关政策导向,在深化冰雪经济对外合作方面提出要搭建高水平国际冰雪交流合作平台,构建国际冰雪经济合作平台;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冰雪丝路”建设为契机,打造面向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利共赢新平台。我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共同举办跨境冰雪旅游赛事活动,促进冰雪旅游民间友好交流,拉紧冰雪人文交流纽带。以冰雪为媒,加强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冰雪经济合作,使冰雪人文交流成为连接各国人民心灵的坚固桥梁,为地区间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推动我国冰雪经济在国际合作的浪潮中蓬勃发展,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作者系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图为作者拍摄)
责编:赵骏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