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她扶毛主席登上天安门离开,周恩来叫住:你就站我旁边
1949年10月1日,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也是我国诞生时刻。
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周总理、宋庆龄等中央领导人缓缓地登上历史之台,他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新中国的起点,而城墙上的摄像机把这伟大的一幕定格。
然而在这历史的瞬间,我们不可忽视一个杰出的女士,曾宪植,她站在周总理身边,见证了这个伟大时刻,她也是我国伟大的女性,同时她也是搀扶毛主席和宋庆龄上城楼的人。
谁是宋庆龄的接待人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老蒋也离开大陆去到了台湾。之后陆陆续续的一线城市被解放,新生活即将到来。
同年的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新的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而毛主席提议邀请宋庆龄来北平共商建国大计。
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反对,虽说宋庆龄是国民党,但在革命时期她帮助了我党很多次。
并且宋庆龄在国际上地位,也能为中国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吸引外国友人的关注和支持。
于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商量,要派一位特使专程去上海邀请宋庆龄,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一个人,那就是邓颖超。
邓颖超和宋庆龄可是有很深的革命友情的,邓颖超去宋庆龄肯定会多考虑一下的。
其实刚开始宋庆龄是不想答应的,她认为自己的身份不合适,会对共产党不利,可后来她看到了上海百姓的笑容,他们脸上不再是担心受怕,而是幸福的,这时她才明白共产党和国民党真的不一样,所以她才答应的。
收到消息的毛主席很高兴,可接下来又有一个难题,宋庆龄身份尊贵、地位特殊,所以需要合适的接待人员,全程陪同,而且这个人在党内有地位,还必须是宋庆龄的好友。
然后周总理就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曾宪植。曾宪植完美的符合这两个条件,她在党内的地位不用说,并且她和宋庆龄在1927年广州起义时就认识了。
最后毛主席决定特派曾宪植全程陪同宋庆龄。
曾国藩玄孙投身革命
曾宪植的身份可不简单,她的高祖曾国荃是曾国藩的胞弟。所以曾宪植的家庭是礼教森严的封建大家庭,她自己也是一位闺阁小姐。
她从小就聪明,13岁即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时这所学校的校长则是徐特立,她也在徐特立的教育下,学会了唱《薛仁贵回窑》《击鼓骂曹》等京剧,同时她也变得和其他的大小姐不一样了,她竟然学会了打篮球,还成为了学校篮球队的投篮高手。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军官学校开始招收女生,而曾宪植看到后毅然决然的报考军校,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批女兵。
在校期间,曾宪植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西征,她担任的是医疗,帮助受伤的同志换药洗刷,不怕脏不怕累。
连长也经常夸赞她:
“名门出身的小姐,能够上前线,茹苦含辛的,真不愧是英雄女兵。”
在1927年她参加了广州起义,她也是在起义中认识了宋庆龄,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曾宪植虽然出生在封建家庭,祖上在清朝很有名,但她并没有被这些旧观念束缚,也没按照传统女性的要求去做,而是勇敢地参与了革命。
她在1928年加入共产党,之后就从事于地下工作,这中间也被逮捕过,但她凭借着她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家世逃脱。
后来她继续为革命付出,宣传抗日救国,在1946年担任邓颖超的秘书,同时任中共南方局妇女组组长,从事党的统战工作,又在1947年,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在她革命的道路中她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在1927年她和叶剑英结婚,两人都是革命的伟人,他们的工作都很忙,聚少离多,但他们有一个孩子,只是爱情还是败给了距离和时间,两人最终离婚了。
但这并不妨碍曾宪植搞事业,之后她全身心的投入革命当中。所以她的地位和资历都是陪同宋庆龄的第一人选。
陪宋庆龄参加开国大典
宋庆龄在同意参加开国大典后,毛主席就让人去到上海接她,她和邓颖超等人一同回到北平。
而在北平的曾宪植已经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在城中为宋庆龄寻找合适的住所,还要保证安全,毕竟当时的北平并不是最安全的,需要防止国民党的余孽搞暗杀。
为了防止宋庆龄吃不惯北平的口味,曾宪植还专门找了一个上海的厨子。就连房子里的家具摆放都是曾宪植精心设计的。
等到宋庆龄来到北平,看到共产党如此细心很是感动,而阿曾(曾宪植,毛主席第一个这么叫的,所以其他人也叫曾宪植为阿曾)则是一直陪在宋庆龄身边。
在大典当天,阿曾搀扶着宋庆龄和毛主席一步步走向天安门,宋庆龄很激动,她看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未完成的大业,如今终于实现了,而且比孙中山先生想的更好更幸福。
阿曾完成任务后,想要快速的撤退,周总理注意到她,赶忙叫住她:
“阿曾,你到我身边来!”
然后她就在周总理身边观赏完开国大典,她亲眼见证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
直到晚上十点庆典结束,宋庆龄才与开国元勋们一起走下来,这一天所有人都是激动的,但阿曾的任务没有完成,她陪送宋庆龄回到住所,宋庆龄在北平待了多长时间,她就陪了多长时间,这期间一直兢兢业业的。
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宪植也同邓颖超和宋庆龄一样,投身于妇女工作中,她一直在全国妇联工作。先后任全国妇联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主席团成员等职。
她于1989年10月11日在广州病逝,享年79岁。
结语
在曾宪植去世后,有人撰写了一副挽联送给她:
为党想,为人想,把荣誉推出去,将责任揽过来,斥骂赞许不顾,志比泰山若沧海;不计得,不计失,是真理拼命干,有意见当面提,上下亲疏弗论,情同白玉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