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山东调兵数万,迅速开赴东北,新四军江南主力北撤,一部进入山东,刚从延安开完七大准备回华中的陈毅也突然接到中央来电,让他接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的工作,因为罗荣桓要带队去东北了。
随着战略的调整,军队部署的改变,我党我军在山东、华中的组织机构也跟着发生变化。
1946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山东野战军,并以陈毅的新四军军部兼任山东军区司令部,陈毅担任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张云逸为军区副司令员、黎玉为军区副政委兼野战军政委。
这是军队方面的机构调整,而在党政机构方面,早在1945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改组为中共华东局,由饶漱石任书记,黎玉任副书记。
可以看出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在军队,有一个人都是二把手,可以说在华东地位非常高,仅次于陈老总,他便是黎玉。
可是解放战争初期地位如此之高、跟元帅、大将搭班子的黎玉,照理说无论是授衔还是从政建国后地位不会太低,名声不会太小,但是建国后3年他就被降职为上海市政府的一个小处长,地位一落千丈,并在以后几十年名声不显,这是为何呢?
黎玉的人生经历相当传奇,他没上过黄埔军校,没参加过武装起义、没参加过红军,没参加过长征,也没在南方打过游击,甚至是在抗战爆发前都没搞过军事工作,可是后来却成为山东八路军的元老级人物,扩军打地盘的本领相当强。
黎玉1906年出生在山西,19岁就开始从事学生运动,1926年20岁就入了党,抗战开始前一直在北方从事地下工作,足迹遍布北平、天津、石家庄、唐山,1936年担任山东省委书记,成为我党在山东的最高领导并且从此扎根在山东。
抗战爆发后,山东很快沦陷,黎玉领导山东省委发动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通过武装起义,在八路军主力进入山东之前,黎玉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这便是八路军山东纵队。
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正式成立,黎玉担任政委,下辖八个支队,相当于八个团,总兵力2.5万余人,虽然战斗力比不上由红军改编而来的八路军主力师,但这已经是两个师的规模了,黎玉就相当于军政委而且还是在1938年抗战刚开始时。
为了经营好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央军委又派了两支大军进入山东,一支是肖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由林彪的115师343旅一部和刘伯承的129师一部合编而成,总兵力2万多人,于1938年9月进入山东河北边界地区,1940年后并入山东另外两支部队。
还有一支便是八路军115师师部和所属的685团,由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总兵力8000余人,于1939年初进入山东。
毫无疑问,三支部队,黎玉的山东纵队人数是最多的,而且都是本地人,但是黎玉并没有山头主义,没有以山东元老自居,没有排斥远道而来的八路军主力,反而还全力支持主力部队的发展,并且虚心向主力部队学习、交流。
黎玉领导的山东纵队为保证第115师完成繁重的作战任务,一次就拨给他们3万多人枪。第115师2000多名战斗骨干也被调到山东纵队加强山东纵队的战斗力;
两支部队互相交流,并注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达到了迅速提高质量、增进了解,共同战斗的目的。到1940年上半年,山东纵队由2.5万人猛增到5.1万人,第115师也由进入山东的8000多人发展到7万多人。
山东八路军的规模扩展得十分迅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军队规模、地盘扩大了随之而来的肯定是组织机构的调整。
首先是党政机关,1941年9月成立中共山东分局,按照党指挥枪的原则,这相当于是山东级别最高的机构,山东分局主要由四个人组成,哪四个人呢?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黎玉排第三。
除了朱瑞、陈光英年早逝之外,罗荣桓后来成为元帅,黎玉在当时的地位可见一斑,到了1943年朱瑞调离之后黎玉担任山东分局副书记,成为罗荣桓的副手。
1943年3月,新的山东军区成立,由罗荣桓任司令员、代理师长、政治委员,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
因此在山东军中,黎玉也是仅次于罗荣桓的二号人物。
而在抗战末期,山东军区的部队人数占整个八路军、新四军总数的1/4以上。8年中对敌作战3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60余万人,歼敌人数约占全军歼敌总数的30%,是全国力量最强的一块根据地,黎玉是这个根据地的二号人物,其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到了1943年,黎玉担任山东军区副政委、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书记,已经是山东党政军的二把手了。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1945年12月山东分局改组为中共华东局,由饶漱石任书记,黎玉任副书记。同时担任山东军区副政委和山东野战军政委,山东省政府主席,还是党政军二把手。
但是这也是他走下坡路的开始,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不好惹的人。
原来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到山东不久,即在1946年1月去北平参加军调部工作,后又赴东北,直到1947年1月才返回山东。
在饶漱石离开山东期间,作为中共中央华东局主管土改工作的副书记和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按照《五四指示》的精神,领导了山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黎玉领导的山东土改运动却成了饶漱石批判他的突破口。
1947年1月,饶漱石回到山东,开始主持华东局工作。为了达到在山东称王称霸的目的,饶漱石和康生勾结在一起,将矛头指向了以黎玉为代表的山东地方干部。
饶漱石和康生一到山东,就说黎玉的工作路线是错的,说山东党是“富农党”,山东土改搞的是“富农路线”,并且组织了一系列会议对黎玉以在土改中推行“富农路线”的罪名进行错误的批判。
但是当时正值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关系到全国战局胜败的关键时刻,黎玉顾全大局,为了党内团结,违心的接受了批评,蒙受了不白之冤,这也导致他后来的职位发展受阻,政治生涯开始走下坡路。
尽管如此,黎玉仍然积极工作,没有怨言,尽一切所能组织山东民众支援前线,表现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的坚强党性。
历史证明了黎玉为山东解放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据《山东党史资料》1985年第2期《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调查报告》一文的记载,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共发动4次参军运动,参军人数达58.9万多人;
从济南战役战役开始到宁、沪、杭战役结束,山东解放区共出动民工173万多人,牲口5万多头,大车2.5万多辆,小车41万多辆,挑子14万多副,共运送粮食8亿多斤,被服36万多件,其他物资5300多万斤。
尽管黎玉兢兢业业的工作,但是恶梦并没有结束,由于受到1948年山东土地改革时期不公正批判和处理的影响,黎玉在上海“三反”运动中再次受到不公正待遇,1952年2月29日被公开宣布撤销上海市委秘书长等职务,降为上海市委劳动工资处处长。从副部级断崖式降到处级,政治生涯遭遇重大挫折,而且还是被冤枉的。
一直到1986年,在黎玉逝世前两个月,中央才撤销了华东局1948年对黎玉所作的错误结论,给予平反,为黎玉恢复政治名誉。
而一直到2012年,中共上海市委对黎玉在60年前在上海被撤职一案进行了复查,作出《关于撤销在“三反”运动中给予黎玉同志撤销职务处分决定的批复》,撤销1952年2月29日中共上海市委关于给予黎玉同志撤销职务处分的决定,恢复其政治名誉。
黎玉作为曾经山东解放区的高层领导,曾经是罗荣桓和陈毅两位元帅的副手,如果没有1948年这件事,无论是授衔还是从政,地位都应该不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