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编辑|墨山看客
说到黄土高原,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千里赤地,漫天风沙的场景。在曾经联合国对于黄土高原的分析中,甚至还获得了“无可救药”的评价。
作为中国的土地,中国可不相信联合国的判断。70年的治理之中,中国对于黄土高原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过好在黄土高原并没有辜负中国对它的投入,到了今天,曾经那个谈之色变的黄土高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多年开垦导致的荒漠化
作为世界上黄土堆积面积最大的地区,黄土高原足足绵延40多万平方公里,黄土堆积面积更是占据了全世界的70%。
但黄土高原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开垦和发展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我国对于黄土高原最早的一次开发是在秦汉时期,大规模的“屯垦”行为导致晋北和陕北的大量森林和植被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如此大规模的开垦之下,对于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是相当的大。种植一棵树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想要毁掉它只需要短短几天。
虽然在秦汉之后对这片区域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对森林的破坏短时间内是肯定无法恢复了。
再加上之前开垦出来的农田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导致对黄土高原这片区域的生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而且秦汉时期也只是第一次对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的开垦,到了明朝,“屯田”制的出现更是导致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在政府的要求之下,边境的战士甚至被要求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毁林开荒,大批大批的树木和森林被无情的摧毁。
短时间内,原本还是森林的区域便被军队给彻底推平,并专门派人在这些区域进行农田的开垦。
在那之后的清朝,奖励垦荒机制更是吸引了不少人来到黄土高原区域,将这里的草原开垦转化为农田。
连续多次对森林和草原的破坏导致这片区域的生态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沙化的土地加上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很快便改变了这片区域的生态。
南北朝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还有40%,但是到了新中国成立时期,却只剩下了6.1%。植被的逐渐消失,让原本还有相当规模绿化的高原地区,一步步的转化成了如今漫天风沙的黄土高原。
治理成效
面对已经大面积沙漠化的黄土高原,世界各地的专家都感觉相当的棘手。想要改善千百年来引起的风沙化可不是什么容易事,但黄土高原作为我国的土地,自然是不可能让它就这么摆在那里而不发挥作用的。
所以哪怕开发十分艰难,我国还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尝试开发黄土高原。为了能够对黄土高原的土地进行改善和检测,我国还在当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保试验站。
我国对于黄土高原的改善展现出了极强的自信心,但在初期刚开始治理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不少现实上的困难。
首先就是土地大面积沙化所带来的影响,在沙地上种植树苗的难度甚至要比在盐水中种植还要大上不少,这些小树苗还没等扎根,就被当地的大风给直接刮走了。
就算是在保护之下成功扎根,沙土化的地面却根本提供不了多少有用的营养物质,所以在初期的时候,想要种上一棵树都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很快我国的地理专家便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进行多流域治理。根据不同流域所具有的特殊地理性质,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案。
虽说这种治理方式在实行的时候会比较麻烦,但在当时却是最好的一种治理方式。经过我国多年以来的治理,更是在黄土高原上改造出了上百万亩的梯田,在植树造林方面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而且自21世纪以来,我国还在黄土高原地区采取了“退耕还林”政策。随着越来越多的耕地被改造成林地,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也开始逐渐增加。
自从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开始到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已经上涨到了65%。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之前南北朝时期的植被覆盖量,而且这个数字还有很大概率会继续上涨下去。不仅如此,在中国的治理之下,流入黄河的泥沙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这对于我国黄河的治理更是一件好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曾经被联合国都认为无可救药的黄土高原,在我国一代又一代人的治理之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也能够证明中国对于环境治理这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环境的治理刻不容缓。正如我国领导人之前曾经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更能够表明我国对于环境的关注,一代人对环境的破坏,往往都需要几代人来进行修复。但如果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能够牢牢刻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话,那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于环境的破坏。
中国对于黄土高原的治理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一种奇迹,而且随着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上升,一部分区域甚至都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
曾经谈之色变的风沙泥地,如今却已经变成了旅游景点。这种变化不可谓不大,甚至都让人有些难以相信。
不过随着国家对黄土高原的关注程度再次加大,相信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黄土高原正在一步步向着绿水青山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某一天,它也将成为中国的“金山银山”。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从黄土高原变绿,看中国生态之变
百度百科——黄土高原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