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和大家预告了本周五,也就是12月6日中午11点,给大家开售创意美术小班直播课的名师班名额,因为名额有限,同时直播间的价格和赠品比团购还划算,就把它安排在直播间里了。

感兴趣的姐妹们可以先预约直播间,同时进我们的咨询群了解详情。

这次活动机制拉得很满,除了各种抽奖、赠品、礼品等叠加,下单报名的每个朋友,还可以享受前4节课不喜欢无忧全额退的福利,一节课是70分钟,相当于280分钟、价值至少1000元以上呢~

所以对美术、绘画启蒙感兴趣的姐妹可以直接进去锁定好,考虑到不知道这批名额放出后还有没有下一批,建议直接拍,先上了再说!

△ 扫码入群预定美术课福利

回顾:

下面开始今天的正文~

最近两年,每每一到年底,就会被姐妹们催着出2025年参赛年度、月度计划的时间表。

是的,又要为明年的比赛做好准备,带孩子去积累一下实战经验了!

这两天在梳理明年比赛的新趋势时,我发现了一个既令人欣慰、又值得提醒大家的一个变化——实战赛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

什么是“实战赛”呢?简单来说,就是现场竞赛

比如书法、绘画、作文比赛,不再是通过网上提交作品,而是孩子们在线下现场直接参赛。

就像今年广州举行了一场超高含金量的书法绘画比赛,采用的就是这种现场比拼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科创机器人赛道,今年也不是让孩子们只在网上提交作品或视频,决赛都需要从全国各地汇聚到现场,进行实时创作和比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国内一些具有超高影响力的科技赛事,也率先引领和普及这种模式。这是Joshua之前参与过的其中一场省级实战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这两年线下生活回归正轨,实战赛开始慢慢回归,甚至呈现出比以前更繁荣发展的趋势。除了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些更加核心的原因需要被察觉到,比如:

天下苦“代笔代赛”已久,众多家长和孩子深受其苦

而实战赛就是对这种行为的有力纠正。

另一方面,实战赛的渐显繁荣也给我们家长敲醒了警钟:如果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实战能力,2025年的竞赛将会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可能错失许多真正的成长机会。

1

说实话,在“代笔代赛”这方面,我就踩了不少“国内风气”的坑。

这事要从我一直非常看重的艺术启蒙说起。

我很重视孩子在美育方面的熏陶——涂鸦、画画、艺术创作这些看似“无用”的兴趣爱好,恰恰是滋养孩子心灵的源泉。

我认为,这些艺术活动是锁定至少10年的兴趣之一。

纵向看,它能激发孩子内心的探索欲望和自我表达能力;横向看,它是跨学科STEAM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因此,当这项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沉淀、复利生长时,孩子将拥有更深厚的美学素养,这对他的综合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兴趣爱好的培养都少不了面临参赛的挑战。

因为大部分普通父母都不具备赛事辅导的能力,所以我曾在线下找过老师为孩子做绘画赛事辅导。

当年一位朋友推荐了某某机构的老师,我便直接给老师交了学费。每个孩子的费用高达4000多元,包3个赛事,算下来每个赛事的辅导费用也要1000多。

然而,经过两次赛事辅导后,我和孩子都傻眼了。我们辛辛苦苦把孩子送到机构,结果老师基本上做了两件事:一是代笔,二是代想

为了保证赛事能够顺利出结果,老师甚至连构图都为孩子打好底稿,创意和构思也替孩子拟定了。

几个小时下来,孩子只是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复制

孩子并没有学到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没有得到如何发挥自己想法的指导,因为老师几乎不给任何独立思考的空间

更让我不满的是,我家孩子从小学创意美术,习惯了细笔勾勒线条的方式,但老师却坚持说细笔勾勒太常见,强行要求孩子统一使用毛笔来勾勒图像。

尽管孩子多次提出希望使用自己更擅长的工具,但都被老师严厉拒绝了

孩子上完后跟我说感觉很不舒服,表示再也不想去这种辅导了

我一开始以为这只是个特例,于是鼓励孩子再试一次。

但到了第二次赛事辅导时,我亲自到机构去看,发现其他孩子的作品几乎都是老师“代笔+代想”所做的基础,草稿纸上满是老师的铅笔痕迹,孩子几乎没有任何独立创作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

参加比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如果仅仅依赖代笔代想的方式,不仅无法让孩子从比赛中真正受益,反而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自信心。

然而,现在国内许多机构,尤其是线下机构,为了能够出成绩、让家长满意,已经默许这种做法成为“正常现象”

他们通过代笔、代想的方式,虽然能短期内交出一个“合格”的作品,但这种做法并没有真正帮助孩子提高能力,还伤害了孩子对美的感知力。

你想想,在这种长期的“代工”下,孩子还能从比赛中学到真正的东西吗?能否真正领悟“以考促学、以赛促练”的精髓

所以,别小看画画这件事情,选择合适的辅导机构和比赛方式,确保孩子能够在比赛中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能力,才是我们作为家长应关注的重点。

2

这也是为什么,报了课程并不意味着一切就搞定,选了机构并不代表它就适合孩子。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而不仅仅是是否省事、是否轻松。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让孩子学习美术,美术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现在市面上不少美术课程,表面上是美术课,实际上却充斥着临摹课、简笔画课或应试课程等。

像这样的临摹作品,随处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者,还有一些课程里,孩子的作品永远都显得“大气蓬勃、华丽精致”。

一个7、8岁的孩子在画室待上几个小时,出品的作品却仿佛大师级别,简直让人觉得是“奇迹”。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一旦孩子离开了机构自己再画一画,往往就画不出来了。

学得太多临摹和简笔画,孩子笔下的房子就永远是那个样子;学得太多华丽的装饰画,孩子的画作就会缺乏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天真和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7、8岁孩子的画作里,需要体现的关键词是“真实”,而不是“完美”。

这个标准,我们应该牢牢记在心里。

很多孩子之所以开始不喜欢画画,往往是因为在培训机构刻板的教学中,逐渐失去了画画最初的美好。最终,他们反而越来越无法拿起画笔创作。

“有心无力”,正是思维被固化后常遇到的困境。

那思维是如何一点点被固化的呢?

比如,微博上一位姐妹问:

“有限度的自由”是否就是优质的美术启蒙?

答案是否定的,这其实也是在一点点固化孩子的思维。

在画画的过程中,孩子大脑里的想法本不该受到限制。受到限制的“自由”就不再是美术启蒙的核心,尤其对于11岁之前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做法弊大于利。这其实是思维逐渐被固化的开始。

好的创意美术,首先应该保护孩子的创意,鼓励他们用多元和系统化的方法,让创意得以呈现与释放

在有效的引导下,我们能够从孩子的作品中看到创意的释放和自我绽放的过程。

你可以直观地看到,同一节课里,不同孩子的作品风格差别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同一节课上不同孩子的作品

孩子进行创意表达的核心点有两个:

  • 一是创意来源于每个人的生活所见、所闻、所知、所感

  • 二是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孩子可以把这些所见、所闻、所知、所感以出其不意的方式串联起来

抓住这两个核心点,最终呈现的作品将成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过程来看,老师对孩子的引导,应该充分结合对孩子创造力的启发,帮助孩子一步步展开自己的想法,并坚定地让孩子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同样是画一盏灯,生活中的灯可能长得像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可以问自己:它除了是盏灯,它还可以是什么?它还能变成别的东西吗?

比如这个小朋友,他/她的灯是自己的创意,他/她正在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构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更多孩子加入自由表达,灯的形象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细节的刻画,孩子笔下的灯的形象愈发凸显出来,变得更具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呈现出来的灯,便是孩子自己想法的流淌、创意的沉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创意美术中,从生活中寻找有趣的灵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各种物品——比如有趣的饮料罐子、自己的书桌、或者将空间从平面转变为立体后的有趣画面——都能成为孩子开拓思维源泉的桥梁和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和创意的核心,就是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更有趣,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

通过长期的沉淀,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会更加开阔,也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那些创意得到充分释放的孩子,会越来越喜欢画画,越画越有灵魂。

而且,孩子们会把画画融入到生活中,将自己的画画技能与其他学科、甚至与个人思想融合在一起。

到那时,无论孩子是否成为大画家,他们都已经是自己创意的表达者,具备了独立思考与创造的能力。

3

所以,有些孩子为什么早期选兴趣班时还是开心的,但后来却越学越痛苦?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的失衡。

孩子的兴趣得培养符合金字塔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感兴趣开始,一直往上滋养,孩子才能真正把兴趣沉淀下来,变成自己的核心特色和能力。

以美术为例,在孩子刚开始接触美术时,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画画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自由的表达,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探索

在这种状态下,孩子们的创意往往不受任何限制,天马行空,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那时,他们是在享受画画本身的乐趣,是在玩耍,是在和自己的想象力对话。

但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教育机构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谓的“技巧”“成绩”上,于是,渐渐地,孩子们的画作不再是他们真实想法的呈现,而是变成了考试的工具、竞争的武器

课程变得越来越有框架、越来越标准化,孩子的创意空间却在不断收缩。

他们不再是自由表达的艺术家,而是被要求按照固定模式去“复制”成功的模板

这种从自由到束缚的转变,往往让孩子感到迷茫和疲惫,甚至开始对原本充满兴趣的画画产生排斥。

最终,孩子们的内心可能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困惑——

我为什么要学画画?我画的这些东西,到底能带给我什么?

当兴趣与痛苦的情感纠缠在一起时,学习的热情逐渐消退,孩子也可能因此失去对艺术的真正热爱。

这个观点上,我和画啦啦总监Lily老师的标准是一样的。

我家孩子学画画那么多年,我们的理念是坚持创意启蒙为主,技法引导为辅,至少在小学阶段,孩子应该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勇气,要让孩子敢画,而不是被技法束缚着不敢动笔。

如果孩子始终担心自己画得不像,那么孩子就会失去了创作的机会。

所以挑选一个靠谱的机构,一定要看机构里孩子们的作品,这里包括了日常作业,更包括了参赛作品。

你看,好的美育启蒙,是会让孩子有信心去做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孩子的成长也是清晰可见的,比如下面这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就很典型。第一位是来自陕西11岁的孩子,已经学画画四年多了。

刚开始学画画时的作品是这样的,造型弱,无设计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坚持学习两年后,孩子的专项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呈现出来的作品已经可以看出有构图的设计表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坚持学习四年后,也就是现在,已经可以从作品中看出孩子个人的创作风格了,熟练运用各种技法巧妙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位孩子来自美国,学画画已经三年了。下图是她第一次课的作品,造型很简单,但可以看出孩子还是很有想法和创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孩子学习一年后的作品,在经过专业的指导下,孩子的技法得到了很大地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图是这位孩子学习两年多的作品,已经可以看出整体的绘画风格,甚至是细节也刻画得很细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身边朋友的女儿,她的画作也是肉眼可见的丰富和饱满。小姑娘是2019年就开始学了,下图是孩子的第一幅画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孩子有满满的想法但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所以呈现出来的内容还处于比较粗糙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孩子无论是从构图、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等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了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你看嘛,其实创意并不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宇宙。

但只有当孩子的兴趣得到了尊重和保护,创意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学习才会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从兴趣中汲取力量,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取得更高的成绩。

4

总而言之,在未来20年,以前那种应试化、形式化、华而不实的旧教学模式,正在被淘汰。

无论是科创、编程、机器人赛道,还是绘画、艺术、文化领域,均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如今,越高含金量的赛事,越看重孩子们的底层综合素养

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更关注孩子的“真”,而不是仅仅看重形式和技巧。在面对教育选择时,我们需要反思并审视当前的培训方式,不要被一些线下培训机构的华丽外表和表面技巧所迷惑。

只有这样,孩子最宝贵的“真”才能得到延续和发展,才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共勉,yours,萌芽~

本周五画啦啦返团啦,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2025年的规划,这次我们帮大家锁定了一批独家系统赛事名师班名额,感兴趣的姐妹记得预约直播噢!

记得预约周五中午11点的直播间

进群可先预留席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小管家微信,加入我们,了解更多美术学习干货。

直播间里还有很多礼物抽奖、无门槛赠品还有下单萌芽独家福利~总之不会让姐妹们吃亏,可以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