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劳驾点击右上方的“关注”以增加您的阅读体验,同时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自1949年开国大典,周令钊绘画的毛主席头像被挂在天安门上供世人瞻仰,时间已悄然过去74个年。

随着时间流逝,很多人已经不记得早些年间,天安门前并不是只有毛主席一个人的画像。

起初最先挂着的是八位元帅的画像;随后变成只有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被挂在天安门上,两位伟人的照片互相对称,中间悬挂着一颗红星;直到1949年,毛主席的画像才独自挂在天安门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来到中国采访邓小平:

“毛主席的画像还会挂多久?”

面对如此犀利的问题,邓小平只是微微一笑,最后回答出一个令人无法挑剔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巧妙回答最真实且刁钻的法拉奇提问

奥利娅娜·法拉奇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和记者。她这一生采访过很多非凡人物,同时因为采访时语言过于犀利,让各国领导人都感到十分头痛!

法拉奇把她的采访事业当作生命一般对待。确定采访对象后,她会花费好多个星期来研究他即将采访的对象。所以接受法拉奇采访时,一定要打起12分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她的采访风格也独具一格。

法拉奇喜欢记录自己采访对象所说的每一句话,尽管有时会出现语言不通的情况,她也不需要翻译,她认为这样会直接影响她采访的体验感,影响她撰写报告的真实度。

同时,法拉奇也有其独特的优点。

虽然她的风格刁钻又犀利,但她所报道出的新闻全部是真实可靠的,从不添加任何的不实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拉奇因此也得到了很多的尊重。

这个有着鲜明风格的女记者于1980年来到了中国,而她的目的便是想采访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

法拉奇这个人很严谨,她来到中国后并没有急于采访邓小平,反而先了解一些国内的相关情况,从具体的情况入手提出犀利的问题。

法拉奇注意到了一个情况!中国人每家每户都会贴上毛主席的画像,可突然间,家家户户都将贴着的毛主席画像撤了下来。法拉奇把这个情况记录下来。

她在接下来采访邓小平的过程中,应对这个问题率先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安门广场前悬挂着的毛主席画像还会挂多久?如果被撤下来,大概是什么时间?”

听到法拉奇的问题,在场的人都看向这个犀利的记者。

“永远!永远都不会被撤下来!”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邓小平没有选择使用一些套话来躲避这个问题,反而是迎着法拉奇的问题直上,回答出其内心真正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拉奇先是一愣,显然她也是没想到邓小平居然这般直白。

中国的领导人有着谦虚的美德,他们在外国的形象一直是非常低调的。法拉奇等外国记者对待中国领导人也是不甚了解。

如今,近距离的接触法拉奇认为邓小平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

邓小平紧接着解释,毛主席为新中国做出了诸多贡献,他是缔造者。只要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尊重和信仰不会消失,那么悬挂在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的画像就会一直存在。

同时,毛主席纪念堂也会一直保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拉奇又询问了很多有关国家方面的敏感问题。邓小平的回答都非常的出色!

你来我往中,法拉奇发现她对面的人是个很有深度的领导者,她渐渐忘记了采访所规定的时间。

邓小平也没有因此生气,反而非常委婉的提醒法拉奇已经到了访谈结束的时间。

这次访谈愉快地结束了!邓小平有关毛主席画像还会挂在天安门多久的回答也被法拉奇如实地报道。

可殊不知,为了得到挂在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很多人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画像的一些修改

为了体现毛主席的风貌,国家把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要挂着的毛主席画像的绘画任务交给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周令钊。

周令钊是新中国第一张海报《复活》的作者。他在绘画领域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还曾参与过国徽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令钊接到这个任务后也是非常的重视。他找来很多毛主席的照片,想从这些照片中挑选一张他认为最好的照片以此为基础进行画像。

最终,周令钊选定了毛主席在延安时期由记者郑景康拍摄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中的毛主席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领口微微敞开,面对镜头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周令钊在画这张画像时,也善于倾听周围的人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聂荣臻建议周令钊把照片中微微敞开的领口画成领子被扣好的样子。微微敞开的领口虽然看起来比较亲民,但开国大典选用的画像毕竟代表着国家的门面,应该严谨正式一点更好。

周令钊还在这张画像上增添了一些自己的小设计,他在毛主席的领口处设计了一行为人民服务的小字。可这行小字近看能够看清,如果距离较远就无法看清具体是哪些字了。

周令钊设计的初衷虽然是好意,但把画像挂在天安门上很少有人能看清画像上的字。

最终,周令钊听取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下将这行小字删除。据传,周令钊为了修改主席领口上的这行小字,甚至是爬上梯子在天安门前修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很多次严谨的推敲和修改,最终在开国大典上呈现出一张完美的主席画像。

画像在天安门上经过风吹日晒难免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故而每隔一段时间,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都会进行更换。

后来更换的照片中群众也指出了一些问题。

1967年天安门前悬挂的毛主席画像只画出了毛主席的左耳,而且毛主席的右眼偏上。群众认为这张照片的寓意不好,要求更换毛主席悬挂在天安门前的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新绘制天安门前悬挂的毛主席画像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画家王国栋。王国栋对这个任务同样重视,他取长补短,听了很多群众的意见,同时也在画面中增加了许多自己设计的细节。

通过王国栋的不断努力,最终呈现出一张令群众满意的毛泽东画像。

为何用画像而不是照片?

关于天安门前悬挂毛主席的画像,群众还有一个普遍的疑问,那就是为何选择挂毛主席的画像而不是选择挂毛主席的照片呢?

选用毛主席的画像而代替他的照片是多方共同商讨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样操作的第一个原因是技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片所能呈现出的内容是片面的,那个时代照片内部的光影存在诸多问题。20世纪中期的照片修图技术远没有现代发达,技术存在诸多弊端,无法改善照片内部光影存在的问题。

照片的色彩表达效果远远没有油画好。

同时,每个人的面部结构不同加上拍照的角度不同,照片便会出现像1967年画像中露出一只耳朵这样的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油画可以对这种情况的存在进行修饰,绘画是对照片的再一次创作,绘画能够解决相机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毛主席的头像更加的“丰满”。

其次便是照片的中人物的状态问题。

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保持着精神饱满的状态。尽管拍照时会尽量展示出自己最好的状态,但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新中国的发展中,脸上难免会出现疲态。照片会敏锐的捕捉到这一丝疲态。将照片替换成画像,画师能够根据细节进行修改,画像中能展现出毛主席最饱满的精神状态。

同时,周令钊修改毛主席领子的问题给后来的画家很多启示。

也许毛主席拍照时并未觉得领口微微张开的样子存在不妥,但经过后来的反复推敲,聂荣臻指出画像中将毛主席的领子扣上能够更加符合毛主席庄严的形象。

照片是无法修改的,但油画是可以修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油画给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用精力用时间反复推敲画出来的毛主席画像相比较照片更适合挂在天安门上。

结语:

但油画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油画经过风吹日晒难免出现褪色的情况。为了让毛主席的画像色彩一直鲜艳,天安门前悬挂的画像需要定期进行更换。

更换不等同换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只要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尊重和敬仰一直存在,那毛主席的画像就会一直挂在天安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