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有困难,进店点一份‘爱心套餐’。吃完就走,不用付钱。”寒风凛冽的北京,总有一些暖心义举。近年来,北京一些餐馆坚持提供“爱心餐”,暂时困难的人士,可以进店免费用餐。

记者深入走访发现,餐馆老板们都经历过艰难打拼,他们深知“雪中送炭”的意义,并且很希望“炭火”能传递开来。

如果有困难 吃完直接走

通州区宋庄镇徐宋东四街,有一家叫作“小湘旺”的湘菜馆。店门口圆形的宣传栏上,非常醒目的红底黄字写着:“免费吃饭”。四个大字下面,有详细的解释:如果暂时没有工作或遇到困难,到店里跟服务员说“来一份39元辣椒炒肉盖饭”,吃完直接走,不用客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举动,是受另一家早餐店启发。”店长卜胜男回忆,今年3月,她到旧宫的总店培训,在附近吃早饭的时候,看到有家早餐店提供“爱心餐”,于是决定引进到宋庄店。“我们这个店开业四年多,之前也经常会给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只是没有贴出来,广而告之。”

曾经有一个清洁工在店附近工作,冬天严寒刺骨,卜胜男见状有些不忍,就把每顿员工餐打包一份,送给清洁工。如果没看见人,就放在店门口一辆三轮车上。“后来没再见到他,可能调动工作了。”

还有一个外卖员,也是冬天拿着两个凉馒头,进店问能不能给热热。卜胜男让外卖员在餐桌上落座,不但热了馒头,上了份热鸡汤,还免费送他一份店里招牌小炒肉。

卜胜男是湖南人,曾经是企业工程师,十多年前来到北京,从服务员开始打拼,做到店长,对打拼的困苦感同身受。“很多人担心,‘免费吃饭’会不会引来占便宜的,其实我根本就没想过,事实证明,也没遇到那样的人。”

来店里吃饭的食客,看到店门口的“免费吃饭”宣传,都大加赞赏。很多食客主动拍照,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希望更多人看见。

“我们店位置偏远一点,大家能帮我们宣传,我非常感激。”卜胜男说,“有一句话特别好,‘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谁都不容易 没人占便宜

“生活艰难,谁都不容易。如果您遇到困难,进店跟前台点一份‘珍面郎爱心套餐’。吃完就走,不用付钱……”在八里庄东里1号底商,有一家珍面郎68号胡同炸酱面也提供“爱心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午2点人不多,老板杨勇正在店里打包外卖。“送‘爱心餐’,我们大概一年多了,一共送出去100多份吧。”与宋庄相比,八里庄热闹得多,客流量也大。“只要说是点‘爱心套餐’,我们服务员就明白了,就跟服务其他顾客一样。人都有自尊,我们不会去打扰人家。”

有人愿意倾诉,杨勇也会陪着聊几句。有个残疾大爷,生活困难,来吃过几次。还有小伙子行李丢了,来店里吃饭。“后来还给小伙子介绍去我别的店打工。”

酱每天现熬,菜码多达13种。最便宜的面,搞团购套餐,才十几块钱。140平方米的小店,30张桌子,薄利多销。但这不妨碍小店传递爱心。严寒难熬,有人进来讨杯热水、借个洗手间或是仅仅为了坐一会儿暖暖身子,服务员都笑脸相迎。

杨勇说:“社会正能量还是很多的,公道自在人心,我们还没遇到那种占便宜的人。像平时,店里吃面可以免费续面,吃到饱为止。没有那种点一碗面,三四个人吃的情况。”

1994年,杨勇从重庆老家来到北京,先学徒、再打工,2012年开始创业开店。“打工的时候,工资被‘黑’。自己开店,半年赔了100多万。”这几年生意起起伏伏,更能感知人情冷暖。

“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八里庄这边还主要是纺织厂,有很多平房,现在变化多大。国家不断发展,越来越好,很多普通人为发展出了力。我从啥都没有,积累到现在,适当帮助别人,也尽到社会责任。”

顾客也出力 爱心在传递

“如您遇到暂时的困难,欢迎您到本店,我们将为您送上热腾腾的羊汤、烩面。”在豫石记羊汤灯市口店外,一块红色的告示牌上,帮助困难人士免费吃饭的说明十分醒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家店的主管宋静芝告诉记者,店是去年2月开的,和品牌其他分店一样,在开业之初就上线了“爱心餐”服务。

宋静芝还记得,11月初的一天,下午2点多,一个穿着不太整齐的老人走进店内,低声问前台人员,能不能给他弄点吃的。宋静芝想让老人坐下,但他坚决不肯,说自己穿得不干净,就别坐了。眼看拗不过,宋静芝连忙让后厨做了一份羊杂汤,配上两个大饼送给了老人,对方连番道谢。

这种正能量的行为,还感染到了进店用餐的普通顾客。有一次,一个中年大哥在中午12点多来到店里,说自己遇到了点困难,没有钱,能不能吃份免费餐。因为店里正值用餐高峰期,宋静芝让他先就座,等店里做完其他顾客的餐,马上给他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一会儿,一个小伙子取完餐,直接放到了那个中年大哥的桌上。原来,小伙子刚才听见了大哥跟店员的对话,又看到店里在做免费餐这样的好事,觉得自己也可以出点力,就请了大哥一顿。

豫石记羊汤的老板石帅十几岁就从老家平顶山来了北京,找了份当保安的工作,可偏偏遇上了拖欠工资的无良中介。他和几个同乡因为拿不到工钱,在天桥下边睡了一个星期,平时吃饭就靠拼拼凑凑的几个钱买点馒头,大家分着吃。

在事业有了起色后,石帅想到用“爱心餐”的方式帮助别人,“毕竟人最需要的就是吃饭。”于是在2017年,他在亚运村附近开第一家羊汤店时,就提供了“爱心餐”服务。直到现在旗下已经有了20多家分店,每一家分店也都在做同样的事。

因为“淋过雨” 想为人“撑伞”

类似的暖心故事,还发生在永定门外地铁站附近,开业刚4个月的伊斯麦尔丝路新派菜的餐厅。店长康佳越回忆,有一次遇到求助,他赶紧吩咐后厨煮了热汤面给对方吃。客人临走的时候,康店长还拿塑料袋装了几个馕,让对方带着之后再吃。

在这家店的前台旁边,贴着“爱心餐”的告示。店外也架着一个“爱心餐”的告示板,旁边还配着一个装着热茶的桶,供环卫工等户外工作人员免费喝。康店长介绍,他们这壶茶每天消耗得还挺快,为了保证茶是热的,中途还要换一桶。

马博是伊斯麦尔丝路新派菜的老板,和记者采访的其他“爱心餐”饭店老板一样,也有艰难打拼的经历,“2008年的时候我17岁,当时去新疆打工,没什么手艺,也找不到工作。一块钱两块钱的烤馕饼,能凑合吃好几天。当时也一度想过,如果去哪个店问问,能不能给我点热饭吃就好了。但因为年纪小,也不敢去问,只能自己忍着。”

马博是在2022年开的第一家店,当时自己的店能开成什么样尚未可知,他虽然有做“爱心餐”的想法,但一直没能付诸实施。将近两年过去,马博的餐饮事业逐渐走上了正轨,他又有了提供“爱心餐”的想法。正巧几个月前去了一趟河北,在一家餐厅外,看到有人摆了热水,还放了免费“爱心餐”的牌子,他觉得这个方式很值得借鉴。回来之后,马博在自己的5家分店都上线了“热茶+爱心餐”的服务。

马博也在考虑如何让更多人看见“爱心餐”的宣传,“这样万一有人遇到和我年轻时一样的困难,至少他路过我的店门前时能看到,这家店能给他提供帮助。”

北京晚报记者孙毅 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