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因为纠结要不要花840元给孩子买一辆自行车,一夜无眠。
刷到这个帖子,还挺有感触的,非常能够理解这个家长的心情。
普通家庭的每一分钱都想花在刀刃上,经常要做取舍。
这位妈妈一年前就想给孩子买自行车,孩子也期盼已久。
妈妈答应上班挣钱后就给孩子买,等到双十一价格比平时便宜了近100块,妈妈也如约付了款。
但是付款后的妈妈怎么也睡不着,不知道是不是想起没还的房贷,还是银行卡的余额。
纠结了2个小时,最终还是选择了退款。
孩子一直想要的,自己却舍不得花钱给他买,想来家长的内心也很复杂,才会退款后一夜无眠。
这样的事情很多人自己小时候遇到过,对孩子也这么做过。
女明星张歆艺曾在节目中分享过自己的童年经历。
小时候,妈妈和自己约定,考试考到多少名就给她买一双白色球鞋。
于是,张歆艺为了获得小白鞋,非常用功的学习。
后来自己努力考上了约定的名次,但妈妈还是食言了。
现在自己还是放不下,给自己买了无数的白球鞋,只为了弥补童年的失望。
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就是“这么小,骗一下没事的”,哭一下,难受一阵就过去了。
反正我们想要她好好学习,要她听话的目的也达成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无信而不立。”
多小的事情,都不要对孩子言而无信,不要觉得 “孩子还小”“他们什么也不懂”“很容易忘记” 。
你的每一次失信都有可能会变成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孩子日后撒谎、逃避、叛逆、不孝顺的开始。
取信于子女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父母言而无信,对孩子而言是失落,久了就是绝望
社会学家林·扎克所说:“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来自父母的每一次欺骗,都足以压垮孩子的内心世界。”
浙江温州,有两位四年级的女孩子相约跳楼。
在救援消防员的安抚和劝说下,孩子哭着喊着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为什么大人说话总是不算话,为什么他们答应我们的事总是做不到?”
原因其实挺简单,就是双方父母答应两个孩子只要期中考试考的好,就答应去对方家里玩。
结果到了约定那一天,双方父母却双双爽约。
在太多失望和痛苦的积累下,就有了这一场“跳楼之约”。
《四重奏》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是空欢喜。”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绝望也是一次次积累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承受多少次这样的空欢喜?
谁敢轻言哪次不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管父母言而无信是有意还是无意,结果都是对孩子造成了伤害,给孩子希望又亲手掐灭。
父母的言而无信,就是孩子更悲伤的事。
父母言而无信,是在透支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越大自己越管不住,说话孩子也不听。
很可能在这之前,你已经透支了孩子对你的“信用额度”。
《道德经》中有言:“ 轻诺必寡信。”
失去孩子的信任,也就意味着失去父母的威信。
父母开出的“空头支票”,既不守信,也忽视了孩子为约定做出的努力和改变。
孩子不再相信你的话,也不会再轻信你的承诺,更对你不再抱有期望。
孩子从小就会模仿父母,而一个人的品格养成是在童年。
换句话说,父母经常言而无信,孩子大概率也不会信守承诺。
变成父母眼中的“撒谎”、“不讲诚信”、“不听话”、“叛逆”、“不服管教”的孩子、
父母言而无信,让亲情越来越淡薄
有位福建的朋友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经历。
自己上小学时,爸妈答应如果考得好就给她买套新衣服。
后来,期末考试她考了第一名,但爸妈商量了半天。
最后探出头来跟她说:“表姐送了一件看起来挺新的棉袄,要不就不给你买新衣服了。”
朋友说自己很乖,那天也很乖的说“好”。
现在长大了,也学着别人家的孩子孝顺父母。
她说感觉自己对父母的爱就像莲藕,谈不上多爱,也谈不上不爱。
透过那些莲藕洞,都是童年里父母言而不信的样子。
父母不再是她安全的港湾,因为她知道这个港湾靠不住。
说变卦的时候就变卦了。
孩子在一次次受伤中得出的经验,就是收起真心,谁也不给。
降低对父母的期望,自己就能少受点伤。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自然也越来越淡薄。
养孩子,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最不能出现的就是“言而无信”的养法。
答应了给孩子买自行车,就应该履行诺言。
可以不买840元的,买个200-300元的,买个二手的,孩子并不在乎东西贵重与否。
如果一开始就舍不得,那就不要允诺孩子。
让孩子在在满怀希望后又落空,不如一开始就让孩子接受不买自行车的结果。
不轻易许诺是对孩子的负责;
履行承诺是对孩子的尊重;
失信后对孩子致歉和弥补是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