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化师范学院纳物手作展——不咸山香展示区

“似盐之略白,但没有盐的咸”,此乃不咸山之得名。不咸山为长白山最古老的称呼。长白山人民对大山的崇敬礼拜,反映着东北各北方民族认识自然、解析自然的历史进程,也认证着北方民族信仰万物有灵古老的长白山历史。

通化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满族文化与高句丽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医药城”,通化地区森林茂密,植被类型复杂,自然资源丰富,中草药和香材品类繁多,为满族传统制香技艺提供了非遗传承的基础。

传承

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萌芽于祭祀之礼。传统制香技艺有很大部分沿袭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在香药同源的原理下,使用蒸、煮、炒、焙、煅的方式,将香材进行配伍炮制,香既是药,药不一定是香,而在长期的熏香环境中,历代香客们以其陶冶情操、增强体质、休养生息。尤其在清朝入主中原后,满族传统制香技艺再次融入了独特的满族印记。据史料记载,满洲八旗祭祀与汉人不同,满族人的香材是生长在长白山地区独特的草木,满语称“安楚香”。安楚香也被称为年息香、年祈香、安春香等。史料记载,安楚香清早期为宽叶杜香和细叶杜香两种植物作为香材,后随着采摘的稀缺,清中期改用更广泛的兴安杜鹃、牛皮杜鹃和迎红杜鹃,民间称达子香、映山红、满山红、金达莱等。满族人采制安楚香的嫩叶规定在旧历七月初七日前,因这个时候此叶香味正浓,且长在高山之上,十分洁净,以鲜叶晒干后制香用作祭祖祭神的专用香料。通化师范学院满族制香技艺项目组协同不咸山香创始人王娇君女士合力发起对满族制香技艺非遗传承、保护、创新行为和活动,使安楚香再次被点燃升起,如同三百年前清代故宫太庙上空飘扬的香气,将美好的祝福洒下长白山脉,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化师范学院纳物手作展——不咸山香展示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化师范学院纳物手作展——不咸山香展示区

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赶个新国潮”青年非遗创意市集分会场——不咸山香展示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咸山香传承了满族制香技艺,以满族古方和古法技艺为基准,以传统香方为基础,研发研制了满族香传承特色的线香、香粉、香丸等产品,将长白山的香学文化形成非遗项目,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推广。同时长白山的香学文化别具一格的制作方式,不断吸引着对长白山文化爱好者参与其中,丰富长白山文化生活;有助于打造长白山区域特色旅游体验项目,推动地方区域的旅游和经济发展。满族传统制香技艺凝结着深厚的东北地域文化和长白山文化,是满族标志性的传统技艺,积淀着满族民俗文化记忆和乡土情怀,对于传承和弘扬满族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当代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