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的风,终于还是刮到我们的“童年阴影”了。

想必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学过一个知识点,叫“恩格尔系数”,十分令人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恩格尔系数越小,代表生活越富裕,反之,恩格尔系数越高,代表生活水平越差。

身为学渣+吃货,挖酱对恩格尔系数这个坑人的知识点记忆犹新,但是最近大家才发现——恩格尔系数在自己身上其实根本不成立啊!

有的人恩格尔系数高到离谱,但一点不耽误幸福指数,主打一个“攒点钱全吃进肚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史上最懂干饭的一届年轻人,对恩格尔开启了“花式网暴”。

当代年轻人的金钱观:不饿,就纯吃

恩格尔不懂,以前吃饭是为了果腹,现在是一种情绪价值。

我们的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是完全成正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走在街头打招呼不是说你好,而是说:吃了吗您?

吃的饱饱=过得好好,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幸福感。

而当代人年轻人的金钱观,则不只是“吃得饱”了,还要“吃得好”,最好是“顿顿都吃好”,才叫人尽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大部分人在外上学时,爸妈都说过:“花钱不要大手大脚!能省就省。”

当然,后面还有一句:“一定要吃饭,吃好点,千万不要省!”

大学生在“吃”这方面也是主打一个听话。

15元的会员到处求人,15元的奶茶说点就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9元的毛衣:犹犹豫豫。69元的香辣虾双人餐:太便宜了不吃不是中国人!

他们甚至可以为了省钱用渔网当照片墙,用鸡蛋盒当美妆蛋收纳,但是说到吃饭,绝对委屈不了自己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现在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都飙到0.9了。

但你能说他们过得不幸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恩格尔系数里的“生存型消费”,到了年轻人这儿,就成了“享受型消费”。

但是你还真别怪他们馋嘴,要怪就怪中国的美食实在是太多了...

那老恩格尔天天嚼干面包,他可能真不懂我们每天过的是什么神仙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年轻人对美食尊重最大的一句话,那就是:有这钱,吃点啥不好!

感觉这钱只要没吃进肚子里,那就是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名吃货生在中国有多幸福?

身处美食荒漠的恩格尔,很难共情我们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恩格尔时隔多年再次“翻红”之后,有人开始分析他:恩格尔是德国人,响应恩格尔系数的是英国人。

对于这俩美食荒漠来说,吃饭就只是吃饭...

所以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中国人在“吃”上有多会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中国,就算你不下馆子,隔三岔五也能听到家里老人说:

“到冬至了,该吃饺子啦。”

“到小寒了,该喝腊八粥啦。”

这一年到头,24个节气每个都有对应的美食,讲究可多了,咱这嘴就没停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卓er带你学养生

哪怕今天没赶上任何节气,只要一降温,那全国各地都会拿出最地道的看家美食,正所谓先战胜胃,才能战胜严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看恩格尔的故乡呢?

满心期待地在网上一搜德国美食,第一个出来的词条居然是“德国美食荒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一看德国留学生们发的本地菜,挖酱不仅眉头紧皱。

就这...还是偶尔下馆子吃了顿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手搜个中国的大学食堂,就能拉开几条街的差距。

色香味俱全,量大管饱性价比还高,

谁看了不感叹一句,中国大学生吃太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外国人好像连美食的想象都非常匮乏...

有网友扒出《哈利波特》里的一段美食描述,据说是他们的圣诞大餐水平。

怎么说呢...只能借用麦琳的一句经典台词:嗯,就还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豌豆苗、胡萝卜这种菜市场随处可见的食材都能单独当一道菜...

还有这个土豆,一个食材居然重复出现了三次,难道霍格沃茨的经典菜目是土豆三吃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只能说,真不怪恩格尔...突然有点心疼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看中国对于美食的想象有多丰富。

就拿经典相声贯口《报菜名》来说,菜品多到全网找不到一个完整版。

记得小时候每次看到这段相声,都是看着看着就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我们热爱美食不是嘴馋,而是血脉里的天赋。

恩格尔你记着,月入3000我就能吃2500,月入3万我可就能吃2万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恩格尔有反驳的机会,或许他会垂死挣扎一下,说:我的意思是不吃会饿死的最低食物需求...

那么大学生就会眼泪汪汪地回击:可是,今天不吃烤猪蹄我是真的会死啊!!

出去旅游,去景点×品尝当地美食√

出门看电影?不去。

出门干饭?走!

想约年轻人出门,成功率最高的方式就是给他分享一个新开的餐厅。

一顿好吃的饭,不仅让年轻人迈出家门,居然还让他们迈向了高铁站?

你们有没有发现,近两年成为旅游爆款的城市,几乎都是靠美食火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代年轻人的吃货属性已经暴露无疑,竟然连旅游都是为了找吃的。

不知不觉间,美食竟成了看世界的第一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淄博最火的那阵子,在网上想搜点攻略,但你会发现根本搜不到任何景点推荐,全都是《48小时纯吃攻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年轻人们发现,吃饭,似乎是拥抱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是人文旅行的终极奥义。

因为吃饭,从来不仅仅是吃饭,本地最地道的美食,往往都凝缩了当地居民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的年轻人追求反向旅游,不去景点,就找一个舒服的酒店or民宿,点一桌外卖,睡一天觉,彻底放空自己。

谁说只有严格按照攻略来才叫旅游?这种躺平式的反向旅游也备受年轻人好评。

当然了,无论怎么“反向”,也离不开吃。

一桌美食是灵魂,如果没了好吃的,幸福感似乎就会少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最大限度开发美食带来的幸福感,年轻人还发明了高铁野餐。

在旅行的路上就开吃,主打一个迫不及待,准备好各类美食摆满小桌板,不知不觉中,旅游的途中,也变得和目的地一样令人幸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分享在日本旅游最幸福的时刻,不是去富士山,也不是去迪士尼,而是暴走一天后,去便利店买各种小零食,拿回酒店慢慢品尝。

看着酒店小冰箱被塞得满满当当,心里倍儿有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恩格尔那套理论之所以不适用,是因为我们的幸福指数,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系数”能衡量的了。

当然,美食也只是其中一种小确幸。

当我们不再为填饱肚子而发愁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幸福的方式,还有千千万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