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今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从宁德破土发芽,到走向全国,经过30多年的实践传承,“四下基层”制度已深深扎根于闽东大地,成为宁德各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传家宝”。
深入基层,沉到一线
近年来
宁德市两级法院坚持用好这一“传家宝”
不断寻思路、谋发展
推动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
基层所盼、民生所向问题
把党的声音传到最基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9月3日,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镇到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宣讲。
今年9月以来,宁德中院领导班子成员纷纷带头到挂点基层法院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党的好声音在基层“落地开花”。
“乡音”传“党音”,入耳更入心。“回去我就和老头子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现在是禁火期,绝对不能带火上山……”3月22日,宁德中院生态庭法官深入社区,与在凉亭里休憩的群众聊家常、看视频、讲案例、说道理,在场的陈阿姨深受触动,表示将向家人宣传,共同保护环境。
柘荣法院以流动诉服车为载体,组织干警深入乡镇开展诉讼服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年来,宁德法院组建了青年干警理论宣讲“轻骑兵”“宁小法宣讲团”“快板宣讲队”等宣讲队伍,创新“宣讲﹢媒体”“宣讲﹢表演”“宣讲﹢微党课”等形式,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海上渔排、农村休闲公园、旅游景区、校园课堂,搬到老百姓“家门口”,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牢——
在福安市康厝畲族乡东山村,法院干警和畲族群众同在屋檐下,同坐一条长凳,回忆“山哈”走出大山、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共唱畲族民歌。
在霞浦县三沙镇,法院干警到景区宣讲,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四下基层”“茅草屋改造”“连家船民上岸”的故事,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群众心坎里。
在寿宁县,法官通过原创小品《冤家·亲家》,把扶贫政策与法治生动案例紧密结合,以文艺的形式把法治送到乡村百姓舞台,展现了基层法院不忘初心、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深受群众欢迎。
据统计,2024年以来,宁德法院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92场次,干警们用一场场生动的宣讲、一次次深入的解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到基层、种在群众心中。
把矛盾纠纷解决在一线
闽东山海交融,多元的地域文化使得治理愈加复杂。高峰时期,宁德市有近60万人从事海上养殖及关联产业。
三都海域是典型的“海洋牧场”。随着海上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因债权债务、渔排迁移、海域相邻权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2001年,蕉城区法院在三都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海上巡回法庭,变“渔民上岸”为“法官下海”,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码头上、渔排上。
数据是最好的回答。据统计,法庭自成立以来,办结各类纠纷1734件,调解矛盾纠纷400余起,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
日前,渔民陈某将一面写有“为民排忧心系百姓”的锦旗送至三都海上巡回法庭。“以前,遇到一些小纠纷,我们怕耽误生产,都默默吃‘哑巴亏’,而且海陆间往返费用也很高。如今,诉讼服务直通海上,省时省力。”陈某如是说。
蕉城区法院法官在5G三都海上巡回法庭调解纠纷。
据了解,三都海上巡回法庭创新尝试,引入5G技术,实现50海里5G信号全覆盖,有效解决海上通信质量差、传输速率低等问题,海岛群众在海上就能完成诉讼全业务,真正实现了从群众“找上门”到服务“送上门”的转变,大大降低了海岛群众的诉讼成本。
与此同时,其他基层法院也纷纷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生态、交通、景区等特色巡回法庭,“一线工作法”赋予了“四下基层”在宁德法院新的时代内涵。近年来,宁德法院常态化开展“访百企、进千户、听民声、解民忧”活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把心贴近人民”的司法实践愈加生动鲜活。
霞浦法院法官在诉非联动点调解案件。
屏南县人民法院创新“司法夜调”工作机制,利用午间、夜间等时段为群众组织调解,在工作8小时外为群众解决纠纷;周宁县人民法院创新日常“义诊”、提前“约诊”、法官“坐诊”、综合“会诊”、上门“巡诊”的解纷“五诊疗法”,为矛盾纠纷一次性解决提供新解法;寿宁县人民法院推出“诉服餐车”,在圩日集市出摊“说法”,将纠纷止于“当时”“当地”;柘荣县人民法院推出“全域诉非联动半小时服务网”,为群众司法需求提供快速响应机制;霞浦县人民法院在七星海上社区设立“七星诉非联动工作站”,主动嵌入海上“1﹢6﹢N”法治服务矩阵,为霞浦县溪南镇“化解海上养殖纠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典型经验贡献法院力量。
此外,宁德法院还创新开展“宁人息事”无讼活动,“法官e联”“法官e站”“共享法庭”等扎根基层,“四下基层”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法官,这个处理结果我很满意,我愿意息诉息访。”2024年2月2日,信访人老陈签下调解协议,一起信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此前,老陈认为他儿子的死亡与其子生前所在的某公司有一定责任,要求给予补偿。但某公司认为,老陈的儿子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岗位、非执行工作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与公司无关,且老陈提出的补偿金额过高,双方多次沟通未果。2024年1月,老陈走上了信访之路。
福安市人民法院与福安市委政法委、信访局等7个部门联合,多次到老陈家中,与他面对面沟通疏导,耐心解释有关法律规定。最终,在农历春节前,老陈与该公司达成和解。
“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针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的涉诉信访问题,宁德法院坚持“来信必批”“有信必复”,建立完善了信访督查专员、领导干部包案接访、院领导接访日等制度,拓宽诉求反映渠道。
一起讼争近33年的山林权纠纷,应如何妥善解决?
某林场位于宁德市寿宁与周宁两县交界处,存在林权证交叉重叠、界线及地名不统一等问题,争议历史跨度久远,村际民间积怨颇深,给案件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坐在办公室,这个案件永远化解不了,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2023年5月,宁德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林松涛带队对该案发起新一轮攻坚,他们把“会场”搬到争议点“现场”,联合林业等部门实地勘验、调查取证,掌握一手准确信息,分析各方当事人争议点和经济利益预期,尽最大努力平息案涉两县三村群众之间的纷争。
宁德中院法官和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群众代表在大业坑现场勘查情况。
汗水浸湿了衣服,也慢慢融化了涉案三个村群众心中的矛盾“坚冰”。
经过一次次析理、协商、疏导,2023年6月23日,各方当事人最终形成搁置林地权属争议、维持山林管护现状,促进乡村发展增效、生态森林固碳增汇的共识。原告撤回起诉,这起近33年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是宁德法院深入一线,把心贴近人民、把事情办好的生动缩影。
寿宁法院斜滩人民法庭法官与特邀调解员一起在廊桥巡回审判点进行案件调解。
福鼎市人民法院创造性推出“六入村居”工作法,在赤溪村设立巡回办案点,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霞浦县人民法院建立健全“四门四访”群众工作机制,诉前化解大量矛盾纠纷;古田县人民法院设立“晨巡晚议”诉非联动工作室,在“晨巡”中察民情,在“晚议”解民忧,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
“把心贴近人民,把信访变成信任。宁德法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用行动诠释了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担当。”福建省人大代表吴明如是评价。
把群众期盼从纸上落到事上
“这份法治体检报告帮我们精准找到了风险漏洞,让我们止损于未然。”近日,一公司代理人向宁德中院东侨巡回法庭法官致谢。
原来,2023年3月,东侨巡回法庭办理了一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案涉公司用工需求量大,新入职员工小王的工伤保险还未办妥,就发生了工伤事故,后双方因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
“这样的‘失误’并非个案,调研中,我们发现,工伤保险、社会保险、异地就医未报备等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宁德中院东侨巡回法庭庭长彭祖斌说。
如何通过解剖一件案例进而推动彻底解决一类问题?今年以来,宁德法院从个案分析、类案提炼到实地调研,先后深入120家企业、园区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把脉问诊”。在此基础上,为企业、重点产业、行业出具法治体检报告28份,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16条,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4份。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近年来,宁德法院新收执行案件数明显减少,但调研中发现,2021年以来,宁德法院受理的首次执行完毕案件中,小于1万元的执行完毕案件量占总量的54.07%。宁德中院研究认为,究其根本,在于内部立审执衔接不畅。
为解决这一问题,宁德中院调研课题组深入分析问题,充分研讨论证,归纳实践经验,提炼解决措施,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立审执协调运行加强裁判文书可执行性的操作指引》,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制度,实现执行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这一制度得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肯定,并在全省法院推广。
转化应用是调查研究的落脚点。宁德中院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围绕进一步加强案件审理期限管理、推动破产事务高效办理、构建“海上枫桥”司法协作机制等出台文件、完善制度。一项项调研成果迅速转化落地,推动调查研究从“纸上”落到“地上”。
古田法院法官向渔民宣传湿地保护法律法规。
从“小切口”突破,从“具体问题”出发,从“关键小事”入手,“一线工作法”让人民法院更加贴近人民、赢得更多掌声。如今,“走,下乡去”在宁德法院已蔚然成风。
“宁德法院坚持把心贴近人民,把‘四下基层’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作为答好为民服务考题的重要抓手,在‘下’中服务群众、密切干群关系,在‘下’中贴近民心,为群众纾困解忧。我们将不断丰富发展‘四下基层’工作机制,以实干求实绩,为奋力谱写宁德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司法保障。”陈镇表示。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