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3日讯今年56岁的王建亮是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西河西村民,也是陈户纪念烈士塔继爷爷王侦祥、父亲王玉顺之后的第三代守塔人。从1946年至今,陈户纪念烈士塔历经78年风雨洗礼,依然巍峨耸立,这离不开王建亮一家三代的坚守与传承,也正是这份坚守与传承,不仅让烈士塔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让红色基因在博兴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945年5月,驻山东日军总部纠集5000余名日伪军,对博兴县陈户店、河西村、乔子村一带抗日武装力量实施合围。抗日武装力量与日伪军展开血战,毙伤日伪军200余人,因伤亡较大,战后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周边群众自发捐款捐物,在现陈户村村南建立“陈户烈士纪念塔”。为了保护这座塔,王建亮的爷爷王侦祥便自告奋勇担起了守塔的任务。
王侦祥去世后父亲王玉顺接过了守塔的接力棒,2010年,王建亮从王玉顺手中接过守塔任务,带着妻子、儿子住进了烈士塔旁边的三间自建房里。
王建亮说:“从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我爷爷在这,说起来很不容易,当时这个塔是土路,什么东西也没有。我爷爷在他旁边盖了三间平房砖屋,虽然四周环境很乱,以塔周围20多米周围打扫得很干净。我爷爷是党员,他对我爹说,你就是甭管怎么样,你也得接手看塔的义务,就是从小我爷爷叮嘱的我爹的话,我爹又叮嘱的我,一定要传下去,不传下去,咱对不起党。印到骨子里去了,你甭管什么情况,你也得在这里看下去。”相比父辈以务农为生的时代,生活在新时期的王建亮,接手守塔任务面临着家庭、社会的双重压力,守塔就没有经济来源,而如果外出打工就无法向父辈交代。王建亮说:“我自己怎么克服的呢,我让我老婆子在这里,我出来打工,白天去打工,晚上在这里住着,当时我出去打工的时候就和我老板说了,我是以塔为家,别管有什么情况,塔上有事我必须回到塔上去,塔上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老板也就同意了。”
2015年,博兴县以陈户纪念烈士塔为中心,修整、扩建了陈户烈士纪念园、陈户革命历史纪念馆,修建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王建亮说:“在修塔期间,镇上就让我在家里休息,休息我就放心不下,每天晚上都来看,我母亲白天在这里转悠,我晚上来看看这个塔,不放心了,因为又敞开塔门了,搞扩建,要用电,塔里都是些木梯子,我就私自放上门栓铤,就是锁塔的门,我锁上了,给修建的一把钥匙,我自己拿着一把,你需要的时候你就开开,不需要的时候你就务必关上,因为塔里木梯子,木板,一旦失火无法施救。”
从一座塔、三间房,到如今的陈户革命历史纪念园区,这里成了王建亮一家三口的生活重心。守塔期间,除了日常维护,王建亮还承担起了讲解员的角色,对前来参观的学生、党员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2023年8月,为解决王建亮一家人的后顾之忧,博兴县陈户镇为王建亮申请了乡村公益岗,让他们能够放心地完成守塔任务。
王建亮说:“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护好,我跟孩子说,我慢慢年龄大了,你得有思想准备,就和我接我爹的班一样,克服经济问题,我克服过去了,到我儿子这一代,他很难克服。很难克服,慢慢地也得让他克服,能生活下去,能维持生活,咱就在这干下,一直干下去,你一代代地传下去。”
闪电新闻记者 陈帅 博兴台 孙倩 李海伦 滨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