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给外宾介绍:这是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神回复赢得满堂喝彩
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后来又做了日本建立的伪满洲国的皇帝。在服刑十年后,54岁的溥仪于1959年12月4日被特赦。也许溥仪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恢复自由。毕竟,一个两三岁突然扔宫里、一个前半生被软禁的皇帝,在那样动乱的年代,又是袁世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日本,苏联,一直都是被命运推着走的提线木偶。
这一事件在国内外造成了爆炸性影响。
紧接着,溥仪在抚顺经历了十年的转型,从一个不能自己动手穿衣服的人到一个可以缝制衣服并从事农业工作的普通人。重新获得自由的溥仪,融入了新生活当中,也令人们对溥仪产生好奇。
不仅国人对这个末代皇帝感到好奇,甚至当时访问中国的外国宾客也对他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总会有外国宾客来拜访溥仪,都想了解他是怎么从一个皇帝转变为普通人的。
最初,周总理会给外宾介绍:这是中国的末代皇帝!而溥仪总是赶紧站起来,严肃地说道:过去的溥仪已经死了,如今站在你跟前的是新生的溥仪。
但是,中文和外语之间存在差异。翻译给外国客人后,外国客人总是会困惑地问:既然他已经死了,又如何重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溥仪终于提出了一个更合适的自我介绍。这句话使周总理和在座的人均钦佩不已。
有一次,一位外国客人访问了溥仪,周总理如前所述:这是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听到后,立即站起来大声说:如今是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溥仪!
溥仪的神回复赢得满堂喝彩,在场人士均以为溥仪的回答不卑不亢,而是充满了感激和满足之情。
溥仪作为一个末代的封建帝王,通过思想改造,认识到了自己的本质,是真心悔过了,他对中国公民身份很看重,并努力融入社会。还有一个小例子,溥仪夫人回忆,溥仪特赦后,第一次参加所在街道区人民代表的选举,他很重视,很早就起床了,穿的整整齐齐的去履行一个公民的权利,兴奋的和小孩子过年一样。
“影帝”傅仪
人这一生,总有几个坎,有几次让自己不得不感受和思考的时候。
溥仪这辈子,3岁登基时啥也不懂,但这个事件让他终生与众不同,成了“不是人的人”,堕入扭曲的世界,他的日后种种悲欢,无不因此而起。
在溥仪的童年,他所受的的教育被灌输的观念,他认为自己是皇帝。在紫禁城的岁月,他的待遇,也是君主待遇。在天津,他的财富,拥护他的遗老遗少,他不是一般的富家翁,他用来换取军阀,白俄将军友谊的财宝不知多少。后,伪满,苏联,新中国,他一生做吉祥物,后来人看着悲惨,但他热衷皇位,寻求复辟甚至于不惜当叛徒的时候,他大概不会觉得自己悲哀。另他的心态真看不过来,他有钱,小范围内有权,他再如何都比大多数人要好过。
当他出宫的那一刻,虽然紧张但是终于出去了啊,他终于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了,当他再回去的时候,语气虽然平淡,他在自传里没有表露出过多的遗憾,但是他再次回去的时候心里兴许会有一些落寞,但是在这高耸的红墙里,他度过了最快乐的童年,在少年期想尽办法出去,在他踏出宫门那一步开始他可能不曾后悔,时代变了或许不是他想要的结局,但是那一刻他以平凡劳动者的身份回归社会,放下3岁时套在他身上的枷锁,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他的一生都在别人的手上。不想当皇帝当了皇帝,父母见不到,想做个有作为的皇帝吧,偏偏没有实权。好不容易熬死了人吧,结果大革命,落到日本人手里,想恢复祖上的荣光,结果又悲催的当了傀儡。
不过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溥仪绝对算是幸运的了。安安稳稳活到老死。
战乱年代,老百姓卖儿卖女的不稀奇,能活下来都不容易。溥仪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给他安排工作,也是超过当时起码80%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准。外宾来了陪一下怎么了?不让他见人又要说是欺负他了。
我看《我的前半生》时,觉得溥仪个人水平还是有的,奈何满清已没有多少家底,气数已尽。皇帝做得连慈禧都不如,只好当影帝而已。水平嘛,奥斯卡肯定拿不到,金马奖也差点儿,金像奖还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