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美容术》是悬疑电影《完美敌人》的原著小说。电影我没看过,但小说非常精彩,篇幅不长,我一口气读完,非常紧凑和引人入胜。

作者诺冬是比利时法语作家,自1992年出版第一本小说后,几乎每年一本,本本畅销,多部作品被改编为戏剧和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阿梅丽•诺冬,生于1967年,比利时人,用法语写作。

这本书的灵感是否出自一次飞机延误?整部小说几乎全以对话构成,凭借奇特、幽默、富有哲理的对话推动情节,结局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书本封面。

商人杰洛姆•安古斯特在候机大厅心烦气躁,飞机因机械故障推迟起飞,他讨厌等候又无可奈何,拿出一本书埋头读起来。

一个陌生人和他搭讪,自称是荷兰人,叫泰克斯托•泰克塞尔。

安古斯特说不想和他说话,泰克塞尔却纠缠不休,因为没有一条法律禁止人说话。

“我快烦死了!尤其是您来了以后。”
“是的,生活中充满了这种小烦恼,它们使生活变得不可理喻。并非只有形而上学问题才能揭露存在的荒谬性,生活中的小烦恼也同样能够做到。”

安古斯特问泰克塞尔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我想这样,我总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倒想抽您的嘴巴。”
“您办不到,那是违法的。我活着的乐趣,就是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损人利己。如果受害者无法自卫,这种损害就更加有趣。”

故事就是在安古斯特和泰克塞尔的斗嘴、辩论中展开,你可以一目十行,飞快读完。然而读完后,你又忍不住翻回去再读一次,有了新的发现和感悟。好的小说都是耐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完美敌人》(2020年)。

接下去说吧。

泰克塞尔缠着安古斯特说个不休,说他的童年、往事,也说他的宗教和哲学观。

泰克塞尔说父母在他四岁时就死了,肩并肩吊死在客厅的梁上,没有任何解释。他觉得父母不爱他,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就不会自杀。

泰克塞尔说他八岁“杀过人”——通过祈祷“杀死了”同学弗兰克

弗兰克可爱又帅,体操又好,而他又瘦又弱,更加仇恨弗兰克。

一个星期天晚上,他花了好几个小时祈祷,使劲祈求上帝杀死弗兰克。第二天,老师含泪宣布弗兰克死于心脏病,班上的同学都哭了,他却很自豪自己成功了。

然而,他慢慢意识到,弗兰克死了并没有使他讨人喜欢,他的低下地位一点也没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电影把男主角的职业由商人改为建筑师。

他住在祖父家,祖父养了三只猫,他负责喂猫,每次搅拌猫粮都觉得恶心不已。十二岁的一天,他不知为何捧起一把猫粮吃起来,更奇怪的是,他觉得很好吃。

“三只猫怔怔地看着我把它们的猫粮全都搬到了我的肚子里。我比它们更恐慌:我发现我与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我清楚地感觉到,不是我在吃,而是有一种强大的崇高的力量在强迫我吃。所以我把盆子里浆糊一样的碎鱼吃得精光,一点都没剩。那天晚上,三只猫不得不饿肚子了,成了目睹我堕落的证人。”

从此,他失去信仰,他不信上帝了,他信敌人——就是他自己。

“上帝存在的证据无力且空洞,证明他力量强大的证据则更加贫乏。而证明内在有敌人,证据很充分;证明其力量强大,证据更是多得惊人。我之所以相信内在存在敌人,是因为我日日夜夜都在路上碰到他。这个敌人从内在摧毁值得摧毁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完美敌人》电影剧照(2020年)。

泰克塞尔说他没有熟人、没有朋友、没有爱情,如果要他住口,安古斯特就得和他说话。可想而知,安古斯特有多不耐烦。

安古斯特说泰克塞尔没有同理心,是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爱的典型表现。

泰克塞尔极端自私,蔑视道德,奉行“快乐原则”。

二十岁那年,他在巴黎蒙马特公墓看到一个迷人的少女,他第一次渴望得到一个人,他“完成了一个壮举”,性侵了那个少女。

“您从未遭遇以下的情形:眼前就有水,干净甘甜,伸嘴可及,它是干渴难忍的您的救命稻草,可您就是无权饮用。您刚刚穿越沙漠,水却拒绝了您,不让您喝,理由是您不合它的口味。多么荒唐的理由,好像水有权拒绝您似的!真无耻!你喝它,而不是它喝您,不是吗?”
“这是强奸犯的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完美敌人》电影剧照(2020年)。

泰克塞尔对少女念念不忘,走遍巴黎找她。十年前,他找到那位女子,女子已经结婚。女子以为他是某位熟人,邀请他来家里做客。这次,女子认出了他的笑声,想起了被性侵的痛苦。

泰克塞尔提出要求,希望知道女子的名字,希望女子亲手杀了他。但女子说不喜欢暴力,只希望他蹲一辈子监狱。

他杀了女子,并从新闻报道上知道了她的名字:伊莎贝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完美敌人》电影剧照(2020年)。

说到这,故事开始转向了。

安古斯特似乎挨了一记闷棍,他问泰克塞尔是不是在1989年3月24日周五杀了那个女子,他就是伊莎贝尔的丈夫。

泰克塞尔不断激怒安古斯特,希望安古斯特掐死他,但安古斯特不肯,他说会报警。

“胆小鬼!伊莎贝尔有权惩罚我,因为她是受害者,而您就没有这种自由。只有受害者本人才能饶恕别人。”

泰克塞尔步步紧逼,他说十年前的犯罪现场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报警没用。他只希望安古斯特结束他的小命,他需要一种惩罚。

为什么呢?因为他并不想杀死伊莎贝尔,他有罪恶感。所以,他想安古斯特动手杀死他,他就不会再说话了。

说到这,你是否想到了什么?

是的,就是两个分裂人格在对话。故事不难推测,虽然悬念很足,但走向太明显了。

故事后面的对话越激烈,越显示两个人格的扭曲与碰撞。

泰克塞尔极端讲究形式,按照“美容术”行事,必须搞得安古斯特头昏脑涨,触动他的神经,让他冲动起来,完成命中注定的必由之路。

“您知道,我是个罪人,并非所有的罪犯都会产生罪恶感。可一旦产生了罪恶感,他们便会一心想着它,罪犯将遭受惩罚,就像水将流向大海,受害者必将复仇一样天经地义。杰洛姆•安古斯特,如果您不对我进行报复,您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您就完成不了作为被选中之人的使命,您就无法拥抱您的命运。”

安古斯特不肯就范,他说杀人是犯罪,是拿生命去冒险。

“您好像没有明白,如果我杀了您,而您又不是我,我就会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如果你不杀我,你会在一个糟得多的监狱里度过余生,这个监狱就是你的大脑,你会不停地问自己,最后折磨自己,问自己究竟有没有杀死妻子。”

安古斯特终于被泰克塞尔逼到怒火中烧,他抓住“敌人”的头往墙上撞,每撞一次都大喊:“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

1999年3月24日,前往巴塞罗那的乘客们在等待飞机起飞时目睹了一场无名演出。当飞机不明原因地延误到第三个小时,一个乘客离开座位,来到大厅墙边,头往墙上撞了好多下。他愤怒得像头狮子,以至于谁都不敢去拉他。他一直撞到倒地身亡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电影把“敌人”由男性改为女性(2020年)。

故事并不复杂,短短的小说却似乎有大部头的思想容量,从中可以考证出一大堆历史、哲学、文学背景,这种“纯对话”的写作方式也对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演绎推理提出很高要求,很适合改编成戏剧和电影。

小说于2001年出版,改编电影《完美敌人》于2020年上映。电影和小说还是分别挺大,“敌人”由男性变成女性了。

你可以把它看成悬疑小说,也可以看成哲理小说,就像作者所说:“生命中最疯狂的事莫过于此: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我们遇见的第一个他者即是自己。”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