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安市中心医院血管通路门诊在感染科与医学影像科的密切配合下,成功解决了增强CT检查中造影剂高压注射的难题,为精准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是在护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施个案化多学科护理的创新举措。
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精准定位
胸片示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
患者张某,老年男性,因恶性肿瘤支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血小板减少等多重疾病在感染科住院治疗。患者有多次手术史和输血史,病情复杂,需长期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并间断进行增强CT检查。然而,患者的血管条件极差,传统穿刺方法难以满足静脉治疗需求,尤其在增强CT检查中,高压注射造影剂更易导致组织损伤,甚至皮肤溃烂,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置完耐高压PICC后人文关怀,患者未述不适
患者进入CT室
高压注射泵排气
精准连接
患者顺利做加强CT
感染科主治医师张汝菊、血管通路门诊主管护师黄晓凤、CT室主管护师陈琳共同陪同患者做加强CT
面对这一难题,感染科护士长张丽伟提出会诊申请。经过血管通路门诊护士长刘金英和主管护师朱世华的会诊,决定为患者置入耐高压PICC导管。这一决策不仅满足了患者的输液需求,还能进行高压造影剂注射。患者使用耐高压PICC导管进行高压注射造影剂,顺利完成了上腹部及胸部增强扫描,未出现液体外渗、导管断裂等并发症。实现了“一针穿刺、全程治疗”,最大程度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耐高压PICC导管采用聚氨酯材料,可耐受高达300Psi的压力,满足高压注射的需要。与传统的单腔硅胶导管相比,耐高压PICC导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增强CT检查中,高压注射器通常以3-5ml/秒的速度注入造影剂,耐高压PICC导管完全满足这一要求。耐高压PICC导管的应用还避免了传统留置针在高压注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造影剂外渗风险。造影剂外渗可能导致软组织缺损、伤口感染、脓肿、组织粘连等严重后果,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度。
泰安市中心医院自2018年开展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穿刺技术以来,广泛应用于血液科骨髓移植和重症ICU患者的多管路静脉治疗需求,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如今,该导管还用于需要多次增强CT扫描时注射造影剂的患者,真正实现了“一管到底”。
泰安市中心医院血管通路门诊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注重细节管理,提升专业化水平,致力于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个案化护理服务。通过多学科协作,打通了增强CT检查的“连接路”,为精准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通讯员/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