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他亲弟是辽太宗耶律德光,他儿子是辽世宗耶律阮,就他没能当上皇帝。他本是辽国的正牌太子,被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可是却没能当上皇帝,还被迫流亡到敌国,最终客死他乡,两人嗟叹不已!

耶律倍出生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又名耶律突欲,赐名李赞华,他是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史书记载,耶律倍自幼聪明好学,他不但善于骑射和谋略,而且文化修养很高,特别推崇中原汉族的儒家文化。而且他为人表面宽容,内心凶狠,这是天生的政治家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耶律阿保机称帝后,耶律倍也就顺理成章被册封为辽国的太子,这意味着他是辽国的第一继承人。这耶律倍打仗也是一把好手,他先是跟随父亲征讨乌古部,作为先锋的他大破乌古部,最终让乌古部俯首称臣;后他又率兵经略燕地,打下了一大片地盘,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公元924年,渤海国掠夺了辽国的辽州,这可是赤裸裸的挑衅。就在大臣们群情激愤,准备报仇的时候,耶律阿保机却说要西征,大家都蒙蔽了。然而聪明的耶律倍一下子就明白了父亲是声东击西,于是他向父亲献上了攻取渤海国的计策。

于是,很快辽国就突然袭击并拿下了渤海重镇扶余城,这时耶律阿保机想先清点城中的户籍和人口,耶律倍却进谏道:“如今刚刚得到扶余城就清点人口,这里的人民必定不会安分。不如乘着我军破竹之势,我们直接攻向渤海国的首都忽汗城,一定可以直接拿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耶律阿保机听从了耶律倍的建议,让耶律倍和耶律德光两兄弟担任前锋,带兵直扑忽汗城。渤海国哪里禁得住辽军虎狼之师,末代国王见大势已去,不得已只好投降辽国。

为了表彰耶律倍,辽国征服渤海国后,耶律阿保机将其改名为“东丹国”,同时册封耶律倍为“人皇王”,并赐予其天子的冠冕。因为耶律阿保机是“天皇帝”,皇后也是耶律倍的母亲述律平是“地皇后”,从此以后耶律倍就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然后,耶律阿保机在征服渤海国后,班师回朝途中不幸病逝了。在外的耶律倍接到父亲驾崩噩耗后,马上动身返辽。然而母亲述律平和弟弟耶律德光已经先他一步回到“行在”了,作为第一继承人的耶律倍此刻却面临了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耶律倍虽然是第一继承人,但是他的弟弟耶律德光战功赫赫,一点不比耶律倍逊色,所以此时“地皇后”也就是他们的母亲述律平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了。

耶律倍这个人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很深,他尊孔尚儒,主张契丹全盘汉化。但是母亲述律平却奉行草原本位主义,主张维护契丹贵族的传统利益。

述律平经过权衡利弊,她决定拥立耶律德光。于是她召集大臣,对文武百官说:“我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我觉得都可以做皇帝,所以我把现在把选皇帝的权力交给你们,你们支持谁做皇帝就执谁的鞍辔。”这些大臣都是人精,他们秒懂述律平的意图,都抢着执耶律德光的鞍辔。

耶律倍洞悉了母亲的心思,无奈之下,只好主动请求将契丹皇位让给自己的弟弟,于是耶律德光就这样登上了皇位。

耶律德光上位后,他却对让位的兄长耶律倍不放心,这也属于正常,毕竟耶律倍原本是正牌的太子,而且本人也挺优秀的,他又是被迫让位的。于是耶律德光不仅对耶律倍实行了严格的监视,还想方设法削弱他的实力,兄弟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敌国也就是后唐的皇帝李嗣源知道这件事后,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派人去东丹国秘密联络耶律倍,让耶律倍投靠自己。

面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后唐投来的橄榄枝,耶律倍带着自己心爱的妾室与珍藏的图书从辽东渡海投奔了后唐。离开东丹国前,耶律倍在海边立了一块小木牌,上刻《海上诗》:

小山压大山,

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

从此投外国。

寥寥几笔说不尽耶律倍心中的无奈和心酸!

耶律倍到达后唐后,李嗣源以天子仪卫迎接他,同时赐他姓名为李赞华,并让他担任节度使。耶律倍这个节度使有名无实,他不怎么参与政事,多数时间都用来绘画,并与后唐的大臣和知识分子交往。

虽身在异国,但耶律倍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一直非常思念辽国的亲人。公元933年李嗣源病死,其子李从厚即位不到半年,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起兵给推翻了,李从珂根基又不稳固。

耶律倍认为这是辽国攻打后唐的好机会,于是他不计前嫌,派人密报辽太宗耶律德光。然而可笑的是,耶律德光虽然亲率大军南下攻打后唐,但他确实是应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之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936年,李从珂也没能坐稳皇位,他被石敬瑭联合辽国给打败了,李从珂欲自焚的时候想要让耶律倍同焚,耶律倍不从。于是,李从珂派人杀害了时年38岁的耶律倍,后被草草埋在一个荒山坡上。

由于耶律倍喜爱医巫闾山的奇山秀水,辽太宗耶律德光念及兄弟情分,派侄子也就是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将他的灵柩运回,归葬在了医巫闾山。

后来,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当上了皇帝,他追谥父亲耶律倍为“让国皇帝”。辽国皇帝从第三代开始,基本上都是他的后代。虽然耶律倍生前没有当上皇帝,死后却受到了无数的追封,这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告慰。

参考文献:辽史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