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鲁国孔子兴学育贤,齐国管鲍相知相荐,校友佳话传颂千古。今朝,济南拥有52所高校,校友人才济济。
全国已有20余个城市研究出台了校友经济的有关举措。长沙、武汉、成都等城市更是聚合校友资源,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聚拢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校友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新业态,潜力超过10万亿元规模。
新的风口,济南正发力。
古与今
齐鲁的分界线以齐长城为界,齐长城以南为鲁国,以北为齐国。分分合合,拥有2000多年建成历史的济南,曾经分属于齐国和鲁国,在齐鲁接合部,探究校友的发端似乎更有意义。
先看鲁国,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孔子弟子三千,多为栋梁。孔子学堂,成为栋梁的聚集地,试想一下,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在孔子的学堂学习,在朗朗书声中结下深厚情谊,在思想的碰撞交融中共同成长。毕业后,相互扶持,必定创造了不少“校友”佳话。
再看齐国,管仲和鲍叔牙互为知己,彼此信任,鲍叔牙格局远大,推荐管仲任相,成就霸业。管仲不负恩情,全心全意奉献,让自己的才能获得发挥。“管鲍之交这一“非典型”校友组合间接促成了当时的超级大国齐国,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校友是这样一群人,有一段共同的求学经历,让他们有共同的话题;走出校门,各奔东西,分布360行;若干年后,有了自身的能力和圈子;再次相遇,将产生链接关系资源、能力资源。
校友之间的关系可远可近,可密可疏,可强可弱。有效的联络方式、共同的价值目标,将会组合成多种可能。
新时代,校友如何书写更多佳话?济南已经破题。
着力打造“高校+校友+资金+产业+城市”有机融合、共同成长、相互支持、共赢发展的新模式,为校友人才搭建了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更为济南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创新构筑“1+1+3+N”的校友经济工作机制,围绕产业链延展人才链,围绕创新链聚集资金链,以20条支持措施为校友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济南第二届“海右人才节”期间,“校友经济”成为了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2024济南首届校友经济双招双引大会更是济南第二届“海右人才节”校友经济特色活动的延续。30场校友经济特色活动,为校友们搭建了紧密高校的交流平台。
舞台、保障、平台恰似阳光、雨露,静待校友经济的蓬勃发展。
校与城
王小云、薛其坤、彭实戈……一个个行走的“教科书”和“参考文献陆续入场。
10月19日,山东大学召开首届全球校友大会上,来自海内外、不同行业的5000余名山大校友及家属跨越山海、齐聚济南。
这是一个山大的星光熠熠,也是一座城市的荣耀时刻。
目前,每年约有30%的山大毕业生留济发展,在济常住的山大校友近20万人,纳入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库的山大校友近8000人。
也就是说,平均每50名济南人中就有1位是“山大人”、平均每8名济南高层次人才中就有1位来自山大。
2020年10月,山东大学“校友泉城行”活动在济南举行。山大及部分山大校友与济南签约项目多达25个,意向金额约700亿元,校友经济成果丰硕。有的校友一次性与济南签约3个项目,仅园区项目投资就达100亿元,基金规模达530亿元。
校友经济的力量可见一斑,山大校友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凭借专业技能与创新精神,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已然成为济南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之一。
济南与山东大学早已深度交融,彼此成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共生关系。
近年来,山大与济南共建各类科研平台30余个;山大华天、兰剑物流、山大电力、山大地纬、山大鸥玛、唐派集团、金现代等山大校友所创立或就职的企业在济南生长壮大,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为济南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以来,山大在济成交技术合同676项、成交额10亿元……
有研究者称,全国校友经济潜力超过10万亿元规模,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济南坐拥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52所高校,拥有规模庞大的校友群体,是济南重要的人才资源。
精准的就业创业支持;全面的住房保障;贴心的公共服务……一系列的组合拳,这座城市正积极打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校友经济生态圈,让每一位校友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融入感、成就感。
聚与兴
“聚”,是校友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为吸引更多校友和优秀青年人才来济留济,济南诚意满满,倾力打造了“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刊一行”招才引智工作体系。以法定形式设立“海右人才日”,举办“海右人才节”,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和专属节日的方式向人才致敬。
今年6月,济南市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召开成立大会,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目前,济南市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吸收单位及个人会员118个,涵盖了80余所高校的优秀校友。这一组织的成立,为广大校友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校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进一步强化了校与城之间的联系纽带。
校友选择回乡,不仅仅因为情感纽带,更重要的是看好济南。
如今的济南,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元,综合承载力和发展能级大幅提升。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明确了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先后落地,国家战略叠加为济南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
“兴”,则是校友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与最终归宿。
近年来,济南正大力发展“校友经济”,通过“校友圈”,共筑“经济圈”。
比如,市中区通过举办“特色化”校友活动,导入“产业化”校友资源,累计落地山大系、浙大系产业类项目8个。
同时,市中区持续打造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校友经济楼宇,落地山东大学医药行业校友会创新孵化基地,集聚山大系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60余家。
历下区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支柱基础,上下联动、集链成群,深化“一楼一策、一园一策”招引模式,围绕全区主导产业,组建2个产业人才联盟,成立高校人才联盟,打造高校人才实践基地,化“产业张力”为“人才引力”。一年来,新增博士、海外人才1300余人,不断释放产才融合“乘数效应”。
槐荫区坚持把校地融合发展作为“双招双引”的重要一环,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30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校地融合共建协议”,成立“青年人才校地融合共建基地”。
济南高新区的人才总量达39.63万人,先后荣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10余块国家级引才金字招牌,多次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为了践行“让人才站C位”的工作理念,济南高新区探索建立“高校+校友+资金+产业+城市”的新模式,落地高新校友科创服务中心,全力打造首个校友经济大厦。
在校友经济新模式下,济南校友经济大有可为,这将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共赢之旅。
来源:“城在北纬36度”微信公众号
编辑: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