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蔡宇丹
最近一个老话题又热起来。
近日,港珠澳大桥一条重要的西延线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过验收,即将开通,江门与珠海、澳门等地“执手相牵”,这将拉近粤西地区与深港澳之间距离。
从大湾区到长三角,中国正在兴起新一轮跨海大桥建设热潮。在这个热点话题带动下,已经讨论了32年却迟迟未能动工的渤海湾跨海通道再次受到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市市长郑德雁提出,以烟台、大连为桥头堡,打造“双城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海上大通道建设。
迈上万亿之城在烟台,正在跳出山东在全国寻找发展“新坐标”,推进渤海湾跨海通道建设,加强与环渤海城市协同联动,显然是奔着资源要素流动和汇集上能够突破瓶颈,给烟台提供一个更大发展空间来构想的。
渤海湾跨海通道能否借新一轮跨海大桥建设热潮更进一步未可知,但在加快构建内循环体系和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号角下,区域一体化脚步正明显加快。
最近有几个信号值得关注。
1.
一是工信部公示的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集群名单中,35个新增“国家队”中,26个为跨市甚至跨省联合申报,这一比例在新增“国家队”数量占比中已超过2/3。山东新增的3个“国家队”队员中,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和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均为跨城申报。
此前,跨区域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在交通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如今,这一趋势开始在区域产业集群的协同整合上蔓延开来,这意味着跨区域融合发展已经从交通基建深入到涉及地方发展和利益分配更深层面的产业集群中。
记者注意到,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是通过“赛马制”来遴选的,这场“国家队”选拔赛也成为各个省市间的竞赛。一个跨区域抱团发展的制造业集群比起单打独斗的产业集群,在规模量级和影响力上显然更具竞争力,今年在“国家队”选拔赛中2/3的占比已传递出国家层面强烈的信号。
8月23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4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10个省级产业集群中,济南、青岛、潍坊、枣庄联合申报的“济青枣潍工业母机产业集群”是省内唯一一个跨区域产业集群。
在2024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入选“国家队”的三大工业母机产业集群浙东工业母机集群、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沈大工业母机集群均为跨城申报。
2023年,浙江工业母机产业集群产值1023.6亿元,占全国总产的27.75%,居国内领先地位。浙东工业母机产业集群已形成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台州依托民营经济,以数控机床、专用机床及工量刃具为核心,集聚了海德曼、杰克机床等2000多家企业;宁波专注于中高端工业母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确立了以减材制造、等材制造为核心,增材制造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嘉兴引入国际龙头企业带动区域整体提升,打造了数控机床整机和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中心;杭州以数实融合和创新驱动为导向,推动产业向新型工业化迈进,这一产业格局使浙东工业母机在整机、核心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协同发展上形成显著优势,大幅提升了整体产业竞争力。
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由陕西宝鸡、汉中和甘肃天水三市联合申报。这一产业集群集聚了秦川机床、星火机床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宝鸡机床、渭河工模具、天水锻压、汉江机床、汉江工具等骨干企业。
这一跨省联合申报的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体现了国家在优化陕甘两省产业空间布,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上的考量。
当制造业成为区域竞争最核心的KPI后,工业母机这个现代工业的“心脏”必然成为工业大省争抢的关键赛道,这场塔尖竞赛代表了制造业最高水平,也是山东的必争之地,如何在“国家队”选拔赛中胜出,需要建立新的竞争策略。
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济青枣潍工业母机产业集群主导产业规模达到460亿元,占山东省80%,占全国12.5%,拥有济南二机床、豪迈、邦德激光、威达重工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产品覆盖机床主体、传动系统、数控系统、功能部件、辅机及耗材等上游核心零部件生产加工和中游机床本体制造等全链条产品。
但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并不是简单的各地产值相加。在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产业竞赛中,通过建设跨区域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互联互通,促进各类要素高效流动,是产生产业经济效应的关键一步。
去年11月发布的《山东省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中突出三核引领,“三核”即济南、潍坊、枣庄3市引领,其他各市多点协同发展的策略;在主要措施中,强调实施链式发展跃升行动,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注核心产品研发、生产、迭代、应用,实现链内关键零部件企业可配套主机产品,以整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鼓励产业链内企业联合制定产品配套标准,协同攻关数控系统等薄弱环节。
这一顶层设计展现了山东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方向,即构建链式联动的产业生态。
目前,枣庄共有工业母机及其配套企业366家,产品涵盖金切机床、锻压机床等,枣庄滕州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认证的“中国中小机床之都”,滕州市中小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首批次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高端精密机床体现的是工业的“一米宽,一千米深”的特点,刀具、转台、丝杠、导轨这些核心零部件在全国乃至全球建立竞争优势绝非一日之功,各个环节强强联手才能制造出高端精密机床,跨区域协作至关重要。
作为全球排名前三的数控冲压机床制造商,济南二机床大型数控冲压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80%以上。2021年,以济南二机床牵头,山东省计量院、山东大学、郑州机械研究所等12家机床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组成联合体,开始进行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这个平台汇集了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五省12家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超强战队”。今年5月,这一国家级平台顺利通过验收。
根据闪电新闻报道,济南二机床拟与济南市计量院联合申请筹建国家高端数控机床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突破企业技术瓶颈,服务机床产业发展。
这意味着,在工业母机这场塔尖竞赛中,必须以济南二机床这样的行业龙头作为产业枢纽,不断推动材料、结构件、基础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迈向更高水平,而“国家队”选拔赛的赛马机制将进一步倒逼区域产业打破行政藩篱,加快区域产业融合发展。
2.
另一个关键信号是,在新一轮机场建设热潮中,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谋划“双机场”和“三机场”时,将这个超级“流量”入口放在了邻市。
比如,深圳印发2035综合交通规划提出,共享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支持惠州平潭机场打造千万级区域性枢纽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
惠州是深圳都市圈的核心成员之一,两地市中心相距90公里。
广州2035综合交通网规划提出,加快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推动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协同分工,共建广州国际航空枢纽。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即坊间热议的广州第二机场,选址在邻近广州的佛山市高明区,佛山正是广州都市圈的成员。
此前,上海机场集团官方确认与南通共同签订南通新机场合作共建协议,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系上海大都市圈“1+8”核心成员之一,与上海一江之隔,但在行政区划上既跨市又跨省。
日前获批的《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及,为巩固提高南京机场的区域辐射力和竞争力,规划“一主一辅”的布局,禄口国际机场为主要机场,马鞍机场为辅助机场。
肩负长三角“白菜心”新发展定位的马鞍山,也是身处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的“双圈城市”。
有着武汉“第二机场”之称的花湖机场,作为亚洲最大专业货运机场,选址在武汉都市圈内的鄂州市,与武汉天河机场形成双机场的协同发展格局。
都市圈发展第一阶段,中心城市出于自身做大做强需要,虹吸效应明显。但在强调内循环的时代,都市圈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下,机场在都市圈的新一轮布局,打破中心城市的行政藩篱,将“流量入口”让渡到邻市,带动更多都市圈内城市发展,这一趋势已经率先在沪深广这些超大特大城市的布局中显现出来。
目前,济南、青岛都将“第二机场”提上日程,上述这一趋势会否影响济南、青岛这两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双机场布局,我们拭目以待。
聚焦当下,不管是国家制造业大比拼,还是新一轮跨海大桥建设高潮,拟或抢建“第二机场”浪潮中,地方如何“圆梦”,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一定要读懂国家在最新规划、重大工程建设中释放的信号。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