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生巾质量标准相关的科学知识

近日来,网络上关于卫生巾质量问题成为关注热点之一,本文基于国家标准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规定的技术指标、技术方法和条款要求,对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进行简要解读,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澄清一些误解。

卫生巾产品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认可并发布的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发布。

目前与卫生巾相关的国家标准有GB 15979-202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强制性标准)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推荐性标准),卫生巾作为当今社会女性必需的消费品,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保护组织和企业生产销售均将其作为产品合格与否的判断依据。

注:网络热议的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附录A),明确规定:“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 不属于标准适用范围。

卫生巾产品物理尺寸

卫生巾结构一般分为三层:面层、吸收层、防漏底层,分别承担着接收、扩散、吸收储存液体(血液)以及防止渗漏的功能。其他辅助构件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液体侧漏。

卫生巾产品标准中,长度指标与消费者使用场景相关,还与日用、夜用或不同经期状态需要相关。

国家标准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规定,卫生巾全长偏差指标中的全长是指产品的全长,而不是产品吸收芯体的长度。同时,由于生产过程中所用材料是具有延展和收缩特点,因此标准允许±4%以内的长度偏差,这样既能保证产品使用效果,也便于企业生产过程控制。超出或低于这个范围会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卫生巾产品ph值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或酸碱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一般,中性pH值范围是指pH在6.5-8.5的范围,属于温和的酸碱范围。

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卫生巾品类出台了特定的国家标准,将卫生巾归为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执行标准有GB 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和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其中,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中,对pH值的要求为4.0~9.0,此指标是考虑了卫生巾的产品特性、使用对象,根据多年来的产品质量情况反馈及听取各方意见等因素而设定。超出或低于这个范围会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卫生巾产品原料

卫生巾一般由表面层、吸收层和底层三部分构成,各层材料之间用热熔胶相粘结。表层是直接与肌肤接触的部分,其材质柔软,PE打孔膜表层和棉质表层是最常用的两种材质;吸收层主要是棉、非织造布、绒毛浆或以上材质复合物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复合纸,用来吸收流出的经血,包括导流层、导流芯层和锁水层,其中,导流层可将液体横向传导,增加吸收面积,防止液体集中吸收,导流芯层可以迅速吸收液体,将液体传导到下一层,锁水层由木浆纤维和高分子吸水树脂组成,吸液性能强,可以在一定压力条件下留住液体;底层是以特殊聚乙烯(PE)塑料薄膜为基材,交联型丙烯酸树脂作胶粘剂,再经过几种特殊助剂加工而成,阻漏防透。

国家有关标准GB 15979-202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和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中都规定了卫生巾生产中不应使用废弃再生的原材料,且原材料应无毒、无害卫生巾正规厂家或合格产品不会使用回收再生类的材料,监管部门一旦发现此类产品,将依法作为伪劣产品查处。

注:消费者对卫生巾内部材料品质的检查可以通过拆解目视初步判断,一般能识别大部分的伪劣产品。准确的定性检验需要借助标准方法和仪器。

卫生巾产品甲醛含量

甲醛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植物、农作物和水源等都可能存在微量甲醛,原料生产和产品制造过程中也可能带入,大部分生活消费产品难于保证能彻底根除甲醛类物质。但相关国家标准中对卫生巾中甲醛含量的规定是极其严格的,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健康。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中对甲醛含量的要求是≤75mg/kg。超出这个数值会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注:卫生巾甲醛是否超标需要借助专业检验仪器判定,消费者仅仅凭感官无法准确判定。

卫生巾产品与荧光增白剂

荧光物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各种动植物体内。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学品,利用光学上的补色作用使白色或浅色物品增白、增亮或增艳,通常使用在纺织用品、洗涤产品、文化用纸、装潢涂料、塑料制品等产品中。国内外对荧光增白剂安全性进行的多项研究结果认为,适量使用荧光增白剂没有皮肤致敏性和光毒性,无致癌性,可以安全使用。

但出于防范可能的健康隐患影响,GB/T8939—2018《卫生巾(护垫)》标准虽未禁用荧光增白剂,但明确规定了产品中不得含有可迁移性荧光物质可迁移性荧光物质是指通过溶出或碰触而转移到人体皮肤或黏膜的荧光添加物,通过这项指标的控制,可以更好地保障产品安全,特别是对一些易敏人群。含有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的产品会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注:消费者在紫外灯或荧光仪下观察到荧光现象,并不能认定产品含有荧光增白剂。专业检验机构才能准确测定是否含有可迁移性荧光物质。

卫生巾产品的安全性

卫生巾产品的安全性重点在健康卫生指标,特别是理化指标(铅、砷、汞等生物毒性重金属)和微生物学指标(细菌、致病微生物、真菌等有害菌)。

国家GB 15979-202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和GB/T8939—2018《卫生巾(护垫)》对妇女经期卫生用品的卫生指标进行了规定和限制。如: 普通级妇女经期卫生用品微生物学指标要求中,细菌菌落总数≤200CFU/g、真菌菌落总数≤100CFU/g我国产品国家标准对这些微生物指标限值要求往往严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

因此对于身体状况正常的大多数女性来说,选用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卫生巾产品,完全可以保证经期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