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军委重新启动了因抗美援朝而搁置的军衔制改革,定下的元帅、大将等授衔名单也深受大家认可,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按照军功,粟裕完全足以被评上元帅,但他却只获得了大将军衔,这在当时引发了大量争议。
毛主席得知此事隐情后,当即拍板:粟裕是第一大将!
那么粟裕大将为什么会“错过”了元帅军衔?毛主席为何会同意这一评定,并将粟裕大将放在大将首位?粟裕大将和毛主席之间的革命友谊又是怎样结成的呢?
“谁不晓得华东粟裕”
在解放军中,有两大战神,粟裕大将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擅长率部打大军团战争,是著名的“常胜将军”。
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粟裕大将都立下了赫赫功勋,赢得了无尽的赞美。
正因如此,在中央政治局的规划中,粟裕大将已经被纳入元帅人选的讨论中,毛主席也有意将他奉为元帅。
根据李银桥的回忆,在讨论及授衔一事时,毛主席曾亲口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大将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就在大家以为粟裕大将的元帅军衔已经稳了的时候,他却突然写了一封信提交中央,称自己的资历、威望都不足以胜任元帅,希望中央能另作他选。
粟裕大将的意思其实很明显,由于元帅的候选人大多是各自军队一把手,而且在党成立之初就已经进入核心领导层,而他的年龄和资历的确无法和陈毅元帅等人相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也因病无法直达前线。
然而,他的战绩是实打实的,连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所以,粟裕大将辞帅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因为他生性谦逊、不好功名,心里只有国家和人名,早已将自己的个人利益置之度外。
当然了,粟裕大将的崇高思想也深深打动了中央,周总理对他的推辞深表遗憾,并表示,“粟裕,大将还是要当地”,毛主席听后点了点头,并且补充道:“而且是第一大将”。
就这样,毛主席亲自出席了授衔仪式,为这二十人授予军衔,粟裕大将也成了新中国的第一大将。
事实上,这并非粟裕大将第一次让贤,坊间一直流传着“粟裕大将三让”的传说。
那么他的另“两让”又是怎么回事呢?
粟裕大将三让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日寇已经全部被赶出了中华大地,持续十几年的抗战以胜利告终,在这段艰辛历程中,粟裕大将的贡献不可磨灭。
1938年3月18日,粟裕大将率领抗日游击总队前往皖南,加入了新四军与日军的战斗之中。
1939年,粟裕大将亲率一支分队,负责破坏日军铁路,为前线战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44年粟裕大将发起了春季攻势,一举解放国土三千平方公里……为表彰粟裕大将的贡献,中央任命他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
但粟裕大将坚称自己才能不及张鼎丞,只想继续担任副职,在他的一再请求下,中央最终收回了任命,而粟裕大将则继续深入前线,为国民党蓄意发动的全面内战做准备。
在解放战争中,粟裕大将更是彻底打出了“战神”的名号。
1946年7月,粟裕大将指挥华中野战军19个团3万余人,迎击来势汹汹的国民党50万大军,历时45天歼灭5.3万人,为我军打响了解放战争的开门红。
1947年1月,粟裕大将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战争,并在孟良崮战役中一举歼灭了号称国民党“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使得华北局势得到扭转。
此后粟裕大将在连续20天的时间内,通过开封战役和兖州战役,歼敌9万余人,彻底中原局势牢牢掌握在手中……
如果说抗日战争让粟裕大将崭露头角,解放战争则奠定了他“常胜将军”的称号。
而就在解放战争即将走向胜利之际,中央军委也作出决议,在陈毅元帅调往中原地区任职时,由粟裕大将领导华东野战军。
然而,粟裕大将又一次第一时间拒绝了这个重大的升职,在他恳切的请求下,中央最终保留陈毅元活塞华野司令员的职务,只是在他离开时暂时由粟裕大将代理军中事务。
君子之交淡如水
由此不难看出,粟裕大将的“三让”并非动动嘴皮子而已,而是做出了巨大牺牲,只有淡泊名利、胸襟宽广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就像毛主席在面对一开始给予自己的军衔也是一让再让。
因为在初始方案中,毛主席被提名授予大元帅军衔,而周总理、刘少奇同志、邓小平同志为元帅。
其实按照惯例,由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担任大元帅其实非常普遍,但当这个方案被呈给毛主席批示的时候,他却一下子拒绝了,既不当大元帅,也不要勋章,并表示自己只想跟群众站在一起。
毛主席的行为很快就传遍了全军上下,大家都被他的高风亮节所打动,而周总理等人也效仿毛主席的做法,拒不接受军衔评定。
而从对待名利的态度这方面来看,粟裕大将和毛主席似乎颇有一些相似之处。
事实上,两人虽然年龄相差较大,但神交已久,毛主席对粟裕大将也始终不吝溢美之词。
早在1929年,粟裕大将和毛主席就有一面之缘,当时毛主席在福建永定养病,粟裕大将则负责他的保卫工作。
虽然粟裕大将性格内敛、不爱说话,但毛主席还是注意到了这个办事细心、考虑周全的年轻人。
一年后,粟裕大将担任高级指挥员,直属毛主席麾下,两人接触这才多了起来,粟裕大将则抓住这个好机会,向毛主席讨教到不少领兵作战的本事。
此后十八年内,因为战事吃紧,两人竟再也没见过面,但联系不曾中断。
粟裕大将打了胜仗时,毛主席亲自写电报嘉奖,称“此人了不得,必成大器”,在粟裕大将不慎落败时,毛主席也一再鼓励他,让他戒骄戒躁,不断提升……
1948年全面渡江作战前夕,粟裕大将来到华野讨论战略,毛主席再次为他打破惯例,亲自出门迎接,并准备了一桌好酒菜,为他接风洗尘。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对他的战功仍是念念不忘,1961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曾称赞毛主席在淮海战役中的指挥,毛主席却将功劳全部推开,直言“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总体而言,毛主席和粟裕大将,是互相成就、亦师亦友的关系,毛主席对粟裕大将倾囊相授,并且推崇备至,而粟裕大将也不负期望,用战场上卓越的指挥艺术回报毛主席的赏识。
两个人传奇的革命友谊贯彻了彼此的终生,而谦逊、淡泊,或许是两个传奇指挥官最大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