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一:形式上不拘一格中医剧

要想“良药可口”,不如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适当年轻化、增强娱乐属性。与其去偶像剧里当配菜,不如考虑走少年热血路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日漫有《棋魂》《中华小当家》,这些本来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当然也可以有如少年热血漫一样的中医“冒险”。

在这一点上,《国医少年志》虽是综艺,却是个很好的范例。像节目中那样男女搭配,走地图、拜山门的闯关式中医RPG,做成剧也会有看点。

比如节目中呈现的进山采药,捉癞蛤蟆取蟾酥,采摘仙侠剧里的“彼岸花”做成药材,挑战二指禅和内家功夫等中医修炼,别有一番类似修仙打怪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者,也可以走高精尖路线,以新奇视角打开带有猎奇性的中医大门。

这个方向可以参考纪录片,在中医这种专业性题材上,纪录片是先行者。

比如被称为“中药版舌尖上的中国”的《本草中国》;以大自然为主体,展现中医滋补养生哲学的《万物滋养》;以及故事性较强,讲述采药人经历的《秘境神草》。

同时,也可以在形式上玩儿起来。像早年间的《皇朝太医》就已经玩起了人格分裂的梗。罗海琼饰演的女大夫拥有灵枢、素问两种人格,这一设定还顺手普及了《黄帝内经》。

中医剧本就可以很多元。毕竟优质中医剧可能寥寥无几,但江湖从来不缺有名的大夫。

《七夜雪》里的薛紫夜、《长相思》里的小夭、《唐朝诡事录》里的费鸡师,甚至《甄嬛传》里的温太医。只不过中医大夫向来只是点缀,不够硬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能让内核硬起来,外面的糖衣怎么好吃怎么来。武侠、仙侠、宫斗、悬疑都无不可,不妨“借壳重生”,改良中医剧或许更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