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厦门国资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其中,象屿集团收购忠旺集团,受让德龙镍业债权,下属房企买进泰禾广场……仿佛变身AMC,大举进军不良资产市场。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象屿那些事。

收购忠旺,象屿怎么想的

日前,象屿集团表示,取消6.9亿元投资忠旺集团,并将继续收购并控股新忠旺集团。

这一表述稍显别扭,不过,如无意外,上述表述字里行间的实际意思是:象屿只是在做技术层面的调整,基本不影响象屿对忠旺的收购步伐。

按照此前消息——

收购忠旺,象屿集团计划成立新合资公司,注册资本43亿元。其中,厦门象屿子公司智慧物流港出资6.9亿元,象屿集团全资子公司出资36.1亿元。

也就是说,由智慧物流港来出资主导收购与重组。

但是,有关信息显示,经过新的讨论之后,象屿集团综合各方意见,取消了智慧物流港的主导投资方案。换言之,由智慧物流港出面的方案不太合适。为什么不合适?象屿没说,可能是内部协调原因,也可能是智慧物流港主导方案会影响之后的一系列动作。

之后,下一步谁来主导,还要等象屿的新消息。

象屿集团的业务,分为几部分——

大宗商品供应链;

城市开发运营;

综合金融服务;

港口航运;

创新孵化。

大宗商品供应链为营收占比最高的核心业务。

在这其中,金属矿产占比最高,达到59.15%。而铝,目前在象屿经营活动中是处于最重要位置的战略品种。

象屿在2023年总结大宗商品经营是这么说的——

“实现铝、农产品、焦煤、油品、新能源等品类国际化业务突破。其中,铝合金锭进口量同比增长超330%,废铝转口量同比增长超150%……”

正因为铝的供应链业务处于增长中,且在象屿经营中位置重要,象屿才会去收购忠旺(忠旺曾是全球第二大及亚洲最大的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商,有着“亚洲铝王”之称)。

忠旺破产重整,总共253家企业,象屿的目标非常清晰——投资收购其中铝行业相关企业。

通过并购,完善、强化铝产业链,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盈利能力,是本次收购的直接解读。

但是,收购还会伴生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收购忠旺之后,如何将忠旺的铝产业纳入到既有体系当中,或者是另立体系,或者甚至是重整之后出手套现。

不管怎么做,将忠旺铝产业整合之后,重新上市,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此前,忠旺曾于2009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23年4月13日上午9时起被取消上市地位。2016年,忠旺开始尝试借壳中房股份谋求A股上市,最终未能成功。

如果在收购时,将忠旺铝产业与象屿上市公司结合得过于紧密,未来上市还会面对切割的问题。

这时再看,智慧物流港恰恰在象屿上市公司体系之内(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厦门象屿智慧物流港有限公司)。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象屿对忠旺的收购,很可能出发点,只是从产业链整合的角度出发,从有利于经营角度决策,而没有太顾及资本运作。而当决定收购方案之后,后续的资本运作问题随之浮出水面,象屿才会调整投资主体。

象屿变身AMC

象屿收购忠旺,是产业链延伸的顺势而为,属于主动出击。与之相比,受让德龙镍业债权,就有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味道了。

因为,象屿与德龙镍业的业务往来过于紧密。

资料显示——

2024年7月24日,德龙镍业及其控股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在此之前,德龙镍业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厦门象屿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厦门象屿向德龙镍业及其控股子公司提供了大量的预付款和应收账款。具体来说,截至2023年末,厦门象屿对德龙镍业及其控股子公司的预付款余额为63.15亿元。这些预付款主要用于采购热轧不锈钢、冷轧钢带等产品。

面对德龙镍业的破产,象屿集团决定整体受让这些债权,有利于减少厦门象屿的损失。

同时,受让德龙镍业债权,也体现了象屿变被动为主动的一面。即面对市场波动,主动出击。

就在德龙镍业破产前后脚(7月末至8月初),象屿集团在短时间内与三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意向合作额度合计超过460亿元人民币,助力拓展供应链业务。

与铝类似,铁镍也是国际大宗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象屿经营的重要内容。

德龙镍业的破产重整,也反映了国际大宗商品变动,给行业带来的影响。

象屿集团2024年3季报显示——

大宗商品供应营收3078亿元,毛利率1.61%,在企业收入中占比92.56%;

房产销售收入214亿元,毛利率15.06%,在企业收入中占比6.44%;

类金融收入15亿元,毛利率91.45%,在企业收入中占比0.46%。

可以看出,虽然大宗商品在象屿集团是绝对支柱性产业,但是,利润率却很低,且处在连年下滑之中,为10年来最低点。在这种背景下,收购忠旺,受让德龙债权,与银行合作,都是提升公司竞争力的手段。

与之相比,象屿在房产销售中表现良好,2024年至3季度的销售收入,已经是2023年全年的3倍。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筑底的艰难时刻。国资也担负着维稳市场的职责。以象屿目前的业绩状态,由象屿扮演准AMC的角色,收购地产项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趣的是,象屿利润率最高的门类是综合金融,毛利率91.45%,只不过,这一部分在象屿整个营收中占比较低(0.46%)。

成本低,收入高,同时伴随着风险,这正是金融行业的特点。

换一个视角,在主营业务利润率超低的背景下,从供应链、地产当中寻求机会进行资产重组,不就是大金融吗——依靠自己雄厚的资金积累,完成了下行周期内的不良资产并购。

厦门象屿,等于是被市场看不见的那只手,塑造成了AMC。而一旦市场反转,象屿这种被形势裹挟、被迫下场的国资,才是最大的赢家。

值班编委:李红梅

编辑:韩涧明

审读:戴士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