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但直到1955年10月1日,军队才开始正式佩戴新式的军衔肩章。
在这一波三折的军衔体制建立中,有那么一位上将军是格外特殊的。
因为他在党内低调的行事作风,和一直后方工作的特色职务,让他没有能够在第一轮进入上将军的名单。
但当毛主席看到已拟好的上将军名单时,却笑着对送名单过来的赖传珠说道:
“你这个名单,我给你添一个人吧。”
那么究竟是谁,能让毛主席早早就认为他应该是上将军人选之一呢?
毛主席指定的上将军
这个被毛主席添进去的上将军,便是李克农。
李克农在党内可谓是功勋卓著,声名远扬,享有“党的秘密工作四杰”之一的称号,也是最早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之一。
他的功绩足够,问题在于这次评选的是军队的军衔,而李克农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
面对大家的疑虑,毛主席表示虽然李克农没有上过战场,但他在敌后潜伏,那是一块没有硝烟的战场。
军队的功勋,要颁给那些在前线英勇杀敌的将士,也不能遗忘那些在后方工作的同志。
而要说起李克农的人生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
李克农的父亲李哲卿在安徽芜湖的海关有份体面的工作,这让李克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仅能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还能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毕业后,李克农投入了革命,毅然加入了要解救中国的浪潮当中。
在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当中,他不惜放弃《国民日报》副主编的高薪职位,毅然决然的站出来发声,反对当地军阀,结果锒铛入狱,差点牺牲。
直到1926年底,李克农被马克思主义吸引,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如果说,李克农的前半生是在不断的呐喊和抗争中度过,那么他后半生的关键词便是蛰伏。
1927年,因为组织对安徽本地军阀陈调元的反抗斗争失败,李克农被芜湖县公安局派人围捕。
他几经周折才逃出生天,辗转多地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上海安定了下来。
那时,他一边担任几个小报的编辑,一边力所能及的为党内宣传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这样的生活持续下去,李克农也会是党内的好同志,只是绝计不会有后来的赫赫声名。
而他人生的转折,发生在一次普通的朋友会当中。
1929年11月,李克农受朋友的邀请,到一家电影公司的影棚内参观。
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同乡好友,来自舒城的胡底,胡底为他引荐了同样在上海活动的中共党员钱壮飞。
虽然同为党员,但是钱壮飞的工作比李克农要危险得多。
当时钱壮飞明面上的身份,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的主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这个调查科也就是日后国民党中统的前身。
李克农了解到,这个岗位虽危机重重,但钱壮飞已经为党内提供了好几次的机要情报。
这让一直以来只能在报纸上发表些文章的李克农,心里敬佩不已。
经过几个月的接触之后,李克农鼓起勇气向钱壮飞提出,希望自己也有机会可以参与进来帮助钱壮飞一起潜伏,为我党提供情报。
李克农提出的这个想法,也让钱壮飞眼前一亮。
因为此时国民党正在筹建上海无线电管理局,意图进一步扩大军统的信息渠道。想到李克农本身就是资深的编辑,让他潜伏进来便更可以一试了。
于是在1929年12月,李克农考入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同年在周总理的领导下,他加入上海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蛰伏生涯。
李克农的潜伏生活相对比较短暂,但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那段时间正值国民党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规模军事围剿,那些作战命令如流水一般,通过无线电发往战线前沿。
李克农和钱壮飞利用调查科主任徐恩曾好色的弱点,成功从他手里套取到了破译密电的密码本。
1930年到1931年春,李克农先后截取了数封国民党对我军的围剿战略和行军路线电报,并在第一时间传递回前线部队的手中。
这一封封传递回的电报,为我党前线部队躲过数次围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好景不长。
1931年4月,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他手中掌握着大量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内的人员名单和一些重要人物的住址。
其中便包括当时在上海的周总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李克农和钱壮飞将顾顺章叛变的这一紧急情报传递给了陈赓,让周总理等人得以及时转移。
据说当时冲进来抓捕周总理的国民党特务,甚至在屋子里发现了刚刚烧完的文件,可见当时情况的紧急。
李克农和钱壮飞的这一情报,拯救了不知多少在国民党内潜伏的同志。
后来由于身份暴露,李克农才不得不秘密撤离上海。
寂静战场上的将军
之后李克农进入了江西的苏区,担任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他依旧保持自己低调谨慎的作风,保卫着中共中央的安全。
红军长征时,李克农率领侦察部队沿途进行侦察工作,为红军长征排查障碍和危险。
1937年8月,李克农被调往南京建立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任主任。
南京是国民党的大本营,因此作为办事处主任的李克农,要承担的责任和要面对的形势十分严峻。
李克农也没有辜负党内领导人的信任,在任期间他不仅将两党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十分恰当,还完成了很多紧急的军务。
例如和国民党机关交涉,军饷,军械,军服这样的军用物资,或者是在民间采购,运输一些急需的药品。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李克农身在南京,虽然没有上前线战场,却也成为了我党的坚实后备。
刚刚完成南京的工作不久,李克农在11月中旬便又被周恩来紧急调往桂林,开辟八路军驻桂林的办事处。
桂林作为继长沙之后抗战的重要战略据点之一,在党内整体的战略部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可见他们对李克农的信任。
也幸好有李克农在此驻守。
1941年在国民党的封锁和围堵之下,正是李克农带领着部分军队和手底下的那些信息员突破了重重封锁,并带回了很多重要情报。
之后在国民党伪装的重庆会谈当中,李克农更是搜集到了数份机要情报,并将其交给了毛主席,让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得以被揭露。
由于李克农有着充分的潜伏获取情报的工作经验,后期在党内也一直做着细致的情报工作,因此当我党需要建立情报部门时,毛主席和周总理第一时间便想到了他。
1941年9月,中共中央情报部成立,李克农便是第一任副部长。
在任职期间,李克农同志奔忙于各个根据地,并帮助当地建立秘密情报组织。
尤其是当时的西安,李克农更是花费大量心血,建立了详细的情报系统。
他领导并参与建立的这些情报系统,为我党后期执行政策和布置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李克农在党内情报方面的突出贡献,毛主席还曾笑称他是共产党中的大特务。
确实,李克农在党内的情报工作方面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和奠基人物之一,对我党的情报体系建立工作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都说现代战争实际上就是一场信息的战争,而到了和平年代,信息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
1949年毛主席访问苏联返回的路上,就与国民党内的著名特务毛人凤,展开了一次无声的对决。
毛人凤想利用潜伏在大陆的特务,获悉毛主席专列的返回路线,安放炸药。
但这个情报很快被李克农截获,迅速展开了反侦察。
不仅找出了那个潜伏多年的特务还找到了双方联络的电台,用激将法的方式让毛人凤主动露出破绽,将他的情报小队整支全歼。
悄无声息便化解了一场惊天的危机,举手投足尽显大将风范。
而这只不过是李克农多年从事情报工作生涯中一场小小的波澜,在敌后的寂静战场上,李克农是当之无愧的将军。
除了搜集情报,李克农更会利用情报。
他一直都是毛主席最信任的外交人员和谈判人员之一,不管是西安事变、国共会谈,还是外交谈判、重庆会议,李克农的身影总会出现在代表团当中。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毛主席亲自点了李克农的名字,让他去负责和美国的谈判。
而此时的李克农正饱受哮喘的折磨,几乎到了夜不能寐的程度,但一接到调令,他还是立刻就开始排兵布阵,赶往谈判地点。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谈判,历时整整两年零十几天,双方的交战情况不断变化,国际形势也一直在胶着中。
在数次的谈判僵局中,李克农始终保持着镇定的情绪,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不仅安定着谈判团的情绪,还有效的利用了每一次有利于我方的机会。
即便是到了最困难,最要紧的机场和交换战俘的要求上,李克农依然能沉得住气。
始终贯彻着毛主席让他不要怕拖,不要性急的要求,不露出一丝破绽给美国的谈判队伍。
哪怕是因为过于劳累而昏迷,他也坚决不退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到最后一刻,如此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令人动容。
李克农一生信仰坚定,虽然一直从事情报工作,但为人自有一股浩然正气。
在他的情报生涯里,交朋友是他主要的情报来源。
1951年10月,中央军委指示全军展开干部评级工作。
1952年3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明令人民解放军评定统一的军队级别,建立干部等级制度,为其后实行的军衔制度奠定基础。
而李克农因为没有在前线打仗的战功,在第一轮评选时没有进入上将军的候选名单。
可毛主席深知他在敌后战场的这些重要贡献,于是便亲笔将他加进了开国上将的名单当中,成为我国开国上将中唯一一位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的将军。
尾声
1962年2月9日,63岁的李克农将军走完了他生命的旅程。
李克农和家人
纵观李克农将军的一生,他曾是一个文人,年轻时一腔热血报国,手中的笔杆便是三尺剑。
那时,他是慷慨激昂,抛头露面,悍不畏死的报社编辑。
后来他将自己的身影藏于黑暗中,成为一名特工,他不再站在光里,却依然为了理想在用生命做赌注。
那一封封情报,就是他手中新的利刃。
后来他成为了党内的情报员,虽然一直没能上战场杀敌,但在战线之后他也一直在积极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最后,他成为了一名将军,一个英雄,一个隐形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