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举行了前所未有的授勋盛典,在这次盛典中,经历过抗战时期的功勋和将士们都得到了颁奖,也诞生了许多的开国将帅。但是这次盛典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对于在地方参加工作有一定官职的将领不再参与此次颁奖活动。
这次活动本来就是针对一些没有地方官职的革命战士,而设立的一次授勋活动,但是有这么一个人却很例外,已经在地方任职省委书记,毛主席还说授勋活动离不开他,他就是阎红彦。
阎红彦是陕西人,生于1909年,家境很普通,只是在九岁时上过半年的学,之后就被迫辍学。在1924年,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这时的阎红彦只有十五岁,一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也并非是主动探索,而是因为要补贴家用于是进入部队当兵。
入党之后的阎红彦主要是在山西、陕西一带,领导农民运动。直到1931年,阎红彦才开始担任大队长,有了一定的官职,之后不久,阎红彦就成为陕西游击队的总指挥,如何成为陕西游击队总指挥的呢,这里面还有一定的玄机。
陕西一带原本的将领是谢子长和刘丹志,只是在斗争的过程中两位将领都鞠躬尽瘁,谢子长因为生病去世了,在他去世后不久,刘丹志也壮烈牺牲了,所以此时的陕北游击队没有领导人。
而阎红彦一直表现出众,领导认为他是一个可塑之才,于是就任命阎红彦为最高总指挥,在此之前,阎红彦和谢子长、刘丹志都是为了革命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1933年,阎红彦有机会到上海学习,他非常珍惜此番机遇,先后在今河北、北京、内蒙考察学习。第二年,阎红彦作为代表进入莫斯科,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于1935年返回陕北地区。
之后,抗战爆发,阎红彦一直在后方做领导工作,并没有奔赴前线,之后的他一直在做后勤工作,包括内战爆发之后,他也是有一直从事后方工作,保证战士们的粮食供给。他作为政委,参与了淮海战役、渡边战役等诸多著名战役,也创造非常好的成绩。
建国后,他被调往四川,担任省委书记,在此期间努力的整顿秩序,安抚民众战乱后的心情,又为百姓的生产发展出谋划策,直到1955年,授勋盛典开始。
他并不符合当时授勋的条件,但还是榜上有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评比时发现各地的将领都有,唯独缺少陕北的将领,为了维持队伍的平衡性,于是在陕北的将领中寻找最合适的一个,很显然,这个名额非阎红彦莫属。
也许和其他将领相比,阎红彦少了枪林弹雨的经历,但是像阎红彦这样的后方将领也是应该有所奖赏的。如果没有这些后方政委的出谋划策,没有他们去找物资,寻出路,枪林弹雨下的将士们又有多少能够安然回乡。
革命有很多种,前方也好,后方也罢,凡是有才之人,出力之人都该得到奖赏。论资历,阎红彦并不比其他获得勋章的将领差;论劳动,阎红彦也不比其他将领少。在陕北的革命时期,阎红彦所作所为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此次颁发勋章,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是将士们心中都是心服口服。
于是,阎红彦获得一级的八一勋章,获得上将的军衔,对于像阎红彦这样的战士还有许多,他们也许没有在前线厮杀,但是前线战士的安稳离不开他们,有了坚实的后盾,前方的战士才能毫无顾虑的战斗,向这些身在后方默默无名的战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