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军队溃逃台湾,此后台湾问题就成了毛主席的心腹大患,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便开始趁机准备攻台战争。后来虽然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攻打台湾的计划只得暂时搁置,但中央领导已经对此作出了周密的计划。
当时粟裕与刘伯承就攻打台湾一事进行了商讨,主要商量的问题就是希望让刘伯承担任兵团司令员一职,自己则起到辅助刘伯承的作用,刘伯承一听粟裕这话,立刻推辞了起来,他认为,粟裕劳苦功高,在计划作战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自己如果担任了兵团的司令员,这对粟裕同志来说实在是很不公平。那粟裕又为何要让刘伯承指挥攻台作战呢?
原因有三个。首先是从粟裕个人角度出发,粟裕十分敬重刘伯承,将刘伯承视作自己的恩师。早在红军时期,刘伯承曾经在红军大学担任校长一职,而粟裕是红军大学的学员队长,二人在红军大学中,产生了很多的交集。
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二人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革命友谊日渐深厚。在刘伯承身上,粟裕学到了很多军事理论和实战技巧,而面对这一虚心向学的后辈,刘伯承也是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经验教给他,希望能为部队培养出更多的军事人才,而粟裕也没有辜负刘伯承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粟裕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从情感方面来说,在粟裕心中,刘伯承有着特殊的意义。其次,从个人能力上来说,放眼整个部队,刘伯承的军事指挥能力都是数一数二的。与此同时,攻台战争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刘伯承的作战经验十分丰富,曾率领军队取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所以面对攻台战争中的问题,自然能够应付得来,有刘伯承在,攻台作战肯定可以圆满完成。
最后,攻台作战中,中央领导决定集合50万的兵力,而在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中,势必需要一个优秀的指挥者。刘伯承资历深厚,在军中素有佳名,他长期指挥二野作战,在很多次大型战役中均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而粟裕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论起资历来,还是比不上刘伯承同志,因此,让刘伯承担任兵团司令员,才是实至名归。相信有刘伯承的指挥,军队中的士兵定然会士气大增,作战时也会更加勇猛,战胜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当然,刘伯承并未直接同意粟裕的这一建议,他的心中也有自己的考量,他认为,以粟裕如今的军事能力,是可以胜任兵团司令员这一职务的,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经过数次战争的历练,粟裕的能力经超越自己了。
所以,于情于理,应该让粟裕自己来指挥。刘伯承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夸奖粟裕,甚至在刘伯承的晚年时期,他还曾向儿子刘太行讲述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当时幸好粟裕同志及时率领援军及时赶到,否则凭借自己当时军队的实力,是很难取得作战的胜利。
而且在豫东战役中,也是粟裕急中生智,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从敌人防守薄弱的位置出发,创造了一个作战的奇迹。刘伯承自己也坦言表达了对粟裕的敬佩,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他对粟裕这个后辈的器重。对于这个军中的后起之秀,刘伯承对粟裕是寄予了极大的期望的。
尽管刘伯承并未同意粟裕的建议,但粟裕还是将他的这一想法汇报给了中央领导。在中央领导的再三思量之后,毛主席最终还是决定让粟裕来承担指挥这一重任,对于粟裕的能力,毛主席是非常信任的,也完全相信粟裕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一使命。
虽然后来攻打台湾的计划并没有成功进行,但我们仍能看出粟裕同志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及刘伯承同志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正是有这些人的存在,我军才能连连获胜,所向披靡,有这样的人民军队去守护人民群众,实在是普通民众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