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依然顺利吗?
劳务合同上的那家公司,依然是你心中对的地方吗?
一纸离职申请,真的能治愈你的工伤吗?
不开播纯幻想型离职综艺——《再见,老板》期待您的参与。
考虑到上一期《变形记》收到较好的群众反馈,导演组(仅旺导1人)决定拍摄续集——《再见老板》,拟邀嘉宾包括:某大厂程序员、某出版社营销编辑、某广告公司设计师、某重点中学老师,但因为预算有限且跟拍时间过长,其他嘉宾均婉拒节目组邀请,只有营销编辑接受了邀请,毕竟刚刚被老板莫名其妙扣了500块绩效急需回血。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节目组的镜头,代入营销编辑的身份,开启这段平庸但依然值得期待的旅程——
00 先导片
先导片从体检报告展开,你在早高峰通勤的地铁上小心翼翼打开电子版的体检报告,这份报告来之不易,光是彩超就排了两个小时。这些年来,你总是在逃避与生活中无伤大雅的小问题的正面交锋,体检报告算是一项,所以只有在地铁上,身处陌生人之中,有着防窥膜的保护,你才能心安理得仔细查看报告。好在今年还是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七八个,发现若干结节,BMI逼近健康范围内的上限,其他各项指标还算正常,但比起前一年都略有升高。这些问题在最近几年的体检报告中一直存在,并不新鲜但有些刺眼。你反复翻看报告,在app之间切换查询一些指标的具体含义,开始思考是否应该暂停一下工作去调整。
你来到老板办公室商量跟拍事宜,并表示不会耽误工作,老板先是惊讶,转而面露喜色,美滋滋地表示:“这节目预计收视率高吗?能给咱们的书带货吗?我就说咱们还是得直播吧,你不听,记着把你那套书摆在外面啊……”
好好好,不愧是“他吃的盐比我走过的路都咸”,姜还是老的辣,他呀,是没救了。
第一次,你在“你还想离职吗”卡片上郑重其事选择了“是”,于是节目组开始跟拍你的一天,其实几天都一样,每天都一样。
01 早高峰
摄制组一行人出师未捷身先死,先在6号线上挤丢两只鞋,后来人太多走散,于是随遇而安兵分两路,一伙人改成拍摄《早餐中国》,一伙人改成拍摄《人与自然》。
八点钟之前终于到了单位打卡吃早餐,磨蹭半个小时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但看看周围的同事也就放下心来,反正大家都不知道。
磨蹭到九点开始回复前一天夜里各大群聊的消息,在36个群聊回复“收到”“好的”“没问题”,在15个私聊里询问对方的合作意向或作者档期,又给8个读书博主寄了快递。终于微信和企业微信都不再闪烁,赶紧打开word准备写新书营销方案,却发现已经到了中午,到了去食堂忍受高油高盐但不要钱的午餐的时间。
此刻你终于想起为什么所有人都并不急于开始这一天,因为这一天实在漫长的很。
02 中场休息
午休时间伴随同事的鼾声你戴上耳机掏出一本其他出版社的书,试图维护“爱书”人设,但因为随机不到喜欢的歌而频繁打开手机切歌,结果切着切着就放下手里的书开始刷小红书。并搜索“提涨薪话术”、“和领导沟通话术”、“反pua语录”。反复下定决心准备在离职之前搏一搏,万一成了就再干几个月。并安慰自己这不是背叛,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03 骗局
下午继续一上午的循环,忍无可忍来到老板办公室问能不能加薪,老板让你先把门关上,然后语重心长地问你:“你对公司有什么贡献?不是不能涨,但要有依据的涨,这样吧你回去写个报告整理一下自己有哪些成果,报上去看看。”
回来觉得自己被骗了,但也没什么办法。
读书博主私信你说最近发的某一本书爆了,你喜滋滋截图发到工作群炫耀,一边开心一边骂自己也太好哄了点。
三个策划编辑看到你的消息之后分别私信你问:“我那本xxxx最近怎么没有动作呀?”,而领导之领导直接出现在你面前说:“这也没挂购买链接,你的成果是什么?”。果然还是高兴的太早了,这份工作有个隐藏的任务就是“汇报”,做了一件事之后不但要向原生的领导汇报,还要向领导的领导汇报,以及向野生的领导(策划)汇报,每周要汇报,每月还要汇报,每半年也要汇报,更不必说年底的汇报。当然啦,汇报之后接受四面八方的指责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稀里糊涂忙了一下午忘记看企业微信,临近下班点开发现两小时前设计发来一句:“这图我改不了了你另请高明吧”,哈哈天塌啦!
五点钟打卡下班,这是这一天中对你来说最幸福的时刻,没有被老板抓到,也没有被同事困住。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出版社还挺好的,至少出门还能赶上夕阳。但其他人比你跑得快,走到单位门口的时候一辆共享单车都没有了。
04 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在晚高峰被挤得头昏脑涨之后,六点半你回到了郊区的出租屋,摄制组减员两个因为回来路上堵车至今还不知道人在哪,你收到了今天的卡片,问你还想不想离职,你说等会儿,你不会以为我下班了吧?
六点五十,急匆匆打开腾讯会议,用夹子音普通话向作者问好,测试设备,七点钟开始线上发布会。主要内容包括:大面积的吹捧与自我吹捧以及一些确实有点价值的知识溜缝儿,一个半小时后结束,在作者还没客套完的时候就弹射出会议,回到微信群,感谢全人类的支持和参与,最后夸奖一次作者讲得真好,熄屏把手机丢到床上,靠在椅背上发呆看着天花板,问自己,这到底有什么意思?
节目组递过来今天的卡片,问你还想离职吗?你想选择“是”,但看了看日历,还有俩月过年,算了,为了年终奖,再忍忍。
你选择了“否”。
晚上十点,在无人拍摄的时间,作者突然在群里@你说参加活动的嘉宾要换掉,需要修改海报,出于好奇你点开了聊天记录搜索自己的名字,发现仅仅这一天他就在群里@了你14次,你第一次感觉到被人如此需要,但你真的不太喜欢。你想通知节目组说我要改一下答案,但想想人家已经下班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算了吧。
有时候你也会想,“在生活中不受到尊重”和“愿意换位思考”这两种症状是否一定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05 超前点映
之后的每一天早上,你都会坚定选择“是”,到了晚上改成“否”,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最近来了一本感兴趣的新书”“就业环境不好”“职场氛围还算不错”等等。
不是不想离职,也不是不能离职,就像一次次逃避面对体检报告一样,你只是在拖延中逃避生活,逃避选择,和要为选择付出的代价。
节目播出之后,连续几期都毫无戏剧冲突,这让整个节目来到了糊穿地心的边缘,节目组提前开启了超前点映,想赶紧送走这档节目并把《再见,朋友》迅速提档,据说第一期就有一对老朋友进行了一段三分钟激情快打,一分半的预告片观看人数比前面几期加起来都要高。
朋友问你是因为怕被网暴才收敛脾气的吗?你想想说,不是的,如果我有精力跟人吵架,我现在已经跳起来离职了好吗?
好的。
离职的念头盘桓在心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一到动真格的时候,就陷入新的摇摆和迟疑中,转眼又到了十一月底,一年又在犹豫中蹉跎,没有人知道在日复一日安静的风暴中,沉默的海浪何时才能拍打上岸。
迷雾中的我们总是忍不住向四周提问:“下一步该往哪里走?”能回答我们的也只有回声,下定决心离职不容易,找到自己更难。
总之今天也是“张不开嘴,跟不上溜”,想离职却还没离职的一天。
闭了吧,拜拜。
你呢?如果能离职你最想做什么?如果不能离职你的顾虑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