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少年儿童的世界里,流行起了一股玩“烟卡”的游戏热潮。
以空掌心击拍地面,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
所谓“烟卡”,就是把硬包香烟盒的商标裁剪下来,
折叠成方形小卡片,谁能把对方的“烟卡”拍得翻面,谁就能将其收入囊中。
“烟卡”也是孩子们的“社交货币”,他们会根据香烟档次将卡分等级,
谁拥有的卡多且贵,就有炫耀的资本。
眼下孩子们流行的“烟卡游戏”,却隐藏着诸多令人忧心的问题。
11月27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硏究员刘芳丽在防控“烟卡”专家媒体沟通会上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烟卡’首先是一种游戏,作为游戏本身没有太大的危害,但没有正向引导的游戏大有危害。”
目前,“烟卡”的风靡促成了一整条销售链。
有商家称,制作“烟卡”的废旧烟盒是向烟民回收,筛选掉脏的破损的,杀菌消毒后制作;
也有厂家模拟烟盒图案自行印刷“假烟卡”。
一些学校周边的文具店、玩具店中,“烟卡”是畅销商品。
而且,记者发现“烟卡”销售不只存在于线下商铺,线上也非常泛滥。
在网络平台上,“烟卡”多以“呸呸卡”“轰轰卡”等名称呈现,且部分店铺标注“工厂直发”“正品卡有胶痕”来显示自家产品是真“烟卡”。
有店铺已卖出上万件,数十家店铺已售出上千件“烟卡”。
更有一些商家身份的人在一些“烟卡”交流群里公然诱导未成年人买烟。
11月26日下午,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在北京召开防控“烟卡”危害专家媒体沟通会,会议认为,未成年人痴迷“烟卡”有五大危害:
第一,未成年人通过“烟卡”过早接触烟草商标,可能受到尝试吸烟的心理暗示;
第二,中小学生痴迷“烟卡”游戏无心上课,可能演变为变相的赌博行为,且划分“烟卡”等级在未成年人中易形成攀比,出现价值导向问题;
第三,部分学生为得到“烟卡”,在路边寻找甚至在垃圾桶翻找丢弃的烟盒,双手极易受到细菌污染从而影响健康;
第四,未成年人为获取“烟卡”,已出现校园教唆、胁迫等不良现象;
第五,滋生违法犯罪行为。
“无论‘烟卡’流行的源头在何处,在客观上已经起到了为烟草打广告的作用,已经涉嫌违法。”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主任、控烟法律专委会主任委员王振宇表示,从法律上来看,售卖烟卡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等多部法律的相关条款。
根据《广告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
禁止利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
烟卡看似是一种卡牌,但其本身就包含烟草制品的名称、商标等元素,售卖行为与宣传行为无异,甚至还有部分商家擅自印刷、伪造、销售“假烟卡”。
法律专业人士表示,烟卡的制作和销售均涉嫌违法。
烟草制品属于国家专营、专卖的物品,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可能触犯刑法,构成非法经营罪。
商家私自印制烟草注册商标并制作成烟卡出售,不仅侵害了注册商标权利人的专用权,还可能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
对于烟卡产品,要注重源头治理和联合执法,加大监管力度,扩大监管范围。
各地市烟草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需加强联合执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烟草制品及其衍生品销售商的监管力度,严禁销售烟卡。
通过定期的市场检查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确保烟草制品及其衍生品的销售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特别是校园周边的小商店、文具店、玩具店等重点区域,应全面摸排检查,防止出现漏网之鱼。
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并且对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烟卡的行为实施严厉打击,要求相关平台主动下架并清退销售烟卡的商家,阻断烟卡的流通渠道。
对于防控“烟卡”,已有地区采取行动。
例如,甘肃天水市、山东泰安市教育局等曾发布倡议书,教育引导学生远离“烟卡”游戏;
今年3月底,海南省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学校周边的文具店、玩具店,针对“烟卡”销售展开专项检查行动;
今年7月,贵州省市场监管局集中开展整治“烟卡”统一执法行动,查处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卷烟等违法行为。
同时,注重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认识。引导商家自觉履行主体责任,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严守保护未成年人责任底线;提高学生对烟草制品和烟卡游戏认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崔可腾 综合 央视财经、中国消费者报、人民日报、新浪财经、新浪微博、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