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11月28日,在发布视频的网友“蛋花君”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天兴洲洲头位置,现场人烟稀少。
“这里就是容易找到瓷器碎片的区域。”“蛋花君”姓杨,在天兴洲上做了两三年的露营地项目。记者随着他的行进方向,在石头缝里或者在沙土表层,时不时就能发现一些大大小小的碎瓷片。在不到1个小时时间内,记者和杨先生一共发现了10余处碎瓷片,大多数呈白色青花纹路,图案普遍比较简单粗糙。从外形上大概能判断出来,它们可能是碗、盘、杯等小型生活瓷器的残片,鲜见完整的物件。杨先生回忆,11月24日,他在洲头玩户外项目时意外发现大量碎瓷片,像是盘子、杯子等瓷器的一部分,一些底部有零星汉字。其中一片在沙滩中捡到的碎瓷片,整体呈白底青纹,底部有“宣德”的款。
他猜测,这些瓷片可能是明清时期的老物件,便忍不住发了一条短视频,引来不少网友点赞、评论,还受到媒体的关注。不过可惜的是,杨先生没有留下当时捡到的带有“宣德”字样的碎瓷片,只拍摄了图片和视频。他把这些资料转交给记者,想请记者找专业人士咨询一下。他知道不大可能捡到宝贝,只是好奇:这些东西是哪个年代的,怎么到的天兴洲?
记者随后联系上湖北省文物信息交流中心陶瓷文物修复专家汪洋,给他看了一部分碎瓷片照片和视频资料。他初步判断,从形制、纹饰、釉面等方面来看,其中有很多是晚清到民国时期的东西,一般价值不高。“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民窑瓷器,当时很多的民用瓷器都是个人作坊,为了区别,每个作坊都会在器物底部画个符号,代表自己家的标志。”汪洋说,符号相当于现在的商标。“这种瓷片在长江沿岸涨水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冲上来到岸边和洲头上。”他表示,这些东西有多种来源,可能是古瓷窑敲碎丢弃的残次品,或者是沿江民众生活中的丢弃物,也有可能是航运事故中的遗存。它们由江水从上游冲到洲头,被人们捡到那是看运气。(天兴洲)那个位置是迎水面,一般人不方便去,所以堆积了一些瓷片,这不奇怪。不过,他不建议市民蜂拥而至捡瓷片。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建议市民别盲目上天兴洲捡瓷片。11月30日,他告诉记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已经连续11年都来天兴洲越冬,应该是它们觉得待在天兴洲上比较安全。洲头等容易发现瓷片的地方,也在它们活动的大范围内,人为干扰多了,它们很可能就会放弃在这里越冬。
颜军介绍,洲头沙滩上竖立了几块“重要鸟类栖息地”的提示牌,他呼吁市民文明上岛,观光游览时与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