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雄多孤独

英雄大多是孤独的,智商、眼界、视野、格局的差异,使他与普通人很难达成情感或智识上的共鸣。

所以孤独是常态,能上他脾胃的知音,乃是最稀缺最宝贵的。比如粟裕在华东。远的不说,从1946年6月苏中开战起,到1949年席卷东南,大多数时间他都是孤独的走在军事实践的道路上。

简言之就是,粟裕说的别人不一定能听得懂,勉强听懂了可能不会充分有效地执行他的命令,或者听懂了也会执行(如叶陶王)但无法与之有效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起洪萧粟陈

这话意思并不是吹捧粟裕全知全能,他的强项在练兵作战和大兵团指挥,军事科学之外的很多领域,他不见得比别人强。比如华东总坐镇的饶书记,统揽大局能力在粟裕之上。比如华野后勤专家刘瑞龙,组织数十万大军的供应,他是华野头一号。再比如政治部唐亮、钟其光两位领导,都自有其过人之处。

讨论历史人物,绝不能搞一味突出拉低别人,这是必须的客观态度。

华野颇有几对知己型的搭档,包括但不限于军政主官之间,比如司令员和副司令员,司令员和参谋长等。像许世友和聂凤智,陈士榘和唐亮,叶飞和张翼翔等,有的是长期搭档,一个根据地里杀出来的老兄弟,许聂属于此类,同属胶东老兄弟,而且,聂凤智指挥风格与许世友类似,勇猛而不失机智,许世友长期倚之为左膀右臂。

陈唐二位是军政良配,陈士榘素以脾气大不好合作闻名,两人带着一个兵团(三、八、十纵)长期转战外线,打得有声有色,连克洛阳、开封、许昌等中原名城,两位主官关系融洽是重要条件。

最有可能和粟裕形成共鸣乃至知己的,最有可能的是哪几位呢?

首推陈毅元帅。新四军时期两人就是江南指挥部的正副指挥,共事合作十几年,陈毅长期领导粟裕,又是智商情商绝高之人,论理他应该最懂粟裕,但现实并非如此。苏中战役期间,陈老总并不理解粟裕集中野战军主力搞大兵团作战的思路,仍有分区作战的旧模式。48年初又过于乐观地坚持第二次千里跃进的战略,与粟裕在中原打大歼灭战的思路相左。说到这里我们更应对陈老总虚怀若谷的大境界大格局致以敬意,在并未充分理解粟裕军事战略的情况下,仍对粟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陈老总不能成知己,之下就到谭震林了。

谭老板从形式上看,是粟裕的政工搭档,两人一个是华野副司令一个是副政委,粟谭关系似应是陈唐的加强版。但粟谭二位其实从未在军政搭档的位面合作过。谭老板党内地位一直稳压粟裕一头,华中局时代谭震林是副书记,粟裕是一般常委。1945年七大,谭震林是中央委员而粟裕是候补委员。华东局常委排位谭震林比粟裕也靠前。从军事地位上看,两人都当过新四军师长。要让两个地位相若、各自担负重要领导职责的高级领导处成知己,恐怕不太现实。

二、知己得来何其难

谭与粟不光没有处成知己,在军事领域,谭老板长期和粟裕各挑一摊,彼此沟通的不够,有时还会有点小误会。比如1947年七月分兵后几场战役连续失利,谭老板还尖锐地批评了粟裕,弄得粟裕很是尴尬,恐怕当世能指点他军事的人,一个手都数得过来。先不说批评的对不对,至少这种关系既不能提供情感支持,也不会带来军事上的启发。

自苏中战役到豫东战役,粟裕对华东战场的主导性塑造,也就是大兵团作战究竟该如何打,主要靠他个人杰出的军事才华,很少得益于搭档和上下级的良性互动(莱芜战役除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那叶陶王呢?这三位可都是粟裕一手带出来的老部下,合作得非常顺畅。确然不假,要说华野诸将谁能把粟裕的作战意图贯彻的最为彻底,非这三位莫属。当然滕海清、周志坚、成钧等也可以的。但叶陶王处于受指挥受支配地位,粟裕之于叶陶王是单向输出,得不到多少启发和帮助。

七月分兵一纵四纵出鲁南打费县等地失利,临场表现多少有点像孩子离开大人的惊慌失措。叶陶王都是优秀的战将,但从战略思想上看,距离粟裕还有较大距离,不能指望他们成为粟裕真正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