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孙中山的支持下,会议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重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会后,国民党各级党内的一些重要职位上,出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身影。这一时期,共产党人在思想、政治上的出色表现在国民党内部产生了广泛影响。
与此同时,在国民党内部,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想要限制共产党的活动。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针对共产党的不和谐声音越来越严重。
经过一年的酝酿,这种情绪终于爆发了。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爆发,蒋介石下令全城戒严,大肆搜捕杀害共产党人。
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各界极大震动。在这一事件中,一位国民党元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调停作用。他就是谭延闿。
中山舰事件爆发当天,谭延闿便赶往蒋介石住处进行劝阻,毫不客气地当面说道:“总理逝世才不过一年,你究竟要干什么?总理在天之灵,能允许你这样做吗?”
蒋介石低头不语,但也没有下令停止逮捕共产党人的行动。
之后,谭延闿向各方势力提出“武装反蒋”。但事实上,他并非真的想要对蒋介石动用武力,而是以这种手段以退为进,缓和各派对蒋介石的不满,极大可能避免爆发武装冲突。
这一时期,谭延闿一直辗转于蒋介石、国民党各派和共产党之间,传达各方意见,与各派政要人物周旋,在稳定时局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谭延闿在听到蒋介石诉苦后,开始对蒋介石的“反共”做法产生同情和理解,并在政治上跟随蒋介石。与此同时,他对共产党的态度依旧友好。但实际上他在这一事件上已经陷入了矛盾之中。
谭延闿出生于1880年,父亲谭钟麟曾是晚清时期的达官显贵,官至两广总督。谭钟麟家中除原配夫人外,还有四个侧室。
谭延闿的母亲原是丫环,后来被谭钟麟纳为妾室。尽管如此,在封建礼俗的桎梏下,她在家中还是没有任何地位,吃饭时仍然要站在桌旁为一家人盛菜添饭,没有上桌吃饭的资格。
直到谭延闿高中会元后,母凭子贵,其母亲的处境才逐渐变好,能够在正厅上桌吃饭了。
因目睹母亲在家中生活艰难,谭延闿对封建礼俗颇为痛恨,成婚后既不寻花问柳,也坚决不纳妾。
谭延闿的妻子方夫人为他生了一子三女,38岁便撒手人寰。临终前,方夫人叮嘱他“不要再娶,将几个孩子养大。”这一年,谭延闿40岁。此后,他一直遵守与妻子的约定,没有再续娶继室。
当时,谭延闿在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担任要职,深受孙中山重视和信任。宋美龄留学回国后,孙中山曾亲自为他作媒,将宋美龄介绍给他。宋家对谭延闿也很满意。
然而,谭延闿却直言“我没有续弦的打算,也不能辜负亡妻再讨个夫人”。就这样,他拒绝了孙中山的好意。
后来,谭延闿认宋美龄的母亲为干娘,与宋美龄以兄妹相称。在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遭到宋家人的反对时,谭延闿还曾帮忙说服。可以说,两人能够结婚,谭延闿是帮了大忙的。
除了促成蒋、宋的婚姻外,谭延闿还曾将黄埔军校校长一职拱手让给蒋介石。
当年,在筹建黄埔军校时,孙中山曾邀请谭延闿出任校长,但被谭延闿婉言谢绝。于是,这个机会最终落到了蒋介石手中。
谭延闿和蒋介石相识于1916年4月。当时,谭延闿闲居于上海,蒋介石奉孙中山命令在上海筹备讨袁事宜。在孙中山的介绍下,两人相识,之后也经常往来联系。
此后,在广州军政府时期,谭延闿和蒋介石配合默契,精诚合作,稳定了广东大本营,两人也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对彼此的信任。
孙中山逝世后,作为在国民党内部有重要影响力的元老,谭延闿多次为蒋介石效力,支持他,成为他最为得力的助手。
除了在工作方面的交往,两人私下也经常联系。谭延闿的小女儿谭祥与宋美龄是留学时期的同学,加之她聪明、嘴甜,辈分又小,蒋介石和宋美龄都很宠爱她。因此,谭延闿每次来蒋家时,总会带着小女儿一同前往。而谭祥的每次到来,都会受到蒋介石夫妇的热情欢迎和招待。
1930年9月22日,谭延闿在南京病逝。临终前,他叮嘱蒋介石夫妇为女儿谭祥找个好人家。
蒋介石下令为谭延闿举行了盛大的国葬,极尽哀荣。国民政府为他修建的陵墓在中山陵东侧,规模仅次于中山陵。
蒋介石对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
“持颠扶危,一片赤心在党国;忧时痛世,百万同志哭先生。”
参考资料:青春岁月2016年23期 、纵横2008年2期、百科知识2012年15期、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期、《中国周刊》、领导文萃2012年6期、《今晚报》2015年12月4日、晚报文萃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