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为生男孩结果生下七个闺女,无奈只能出去打工,却赚了两套院子
涛哥讲堂
2024-12-02 10:31江西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七个女儿的降临让苏文远承受了太多的非议和嘲笑。
"文远,你要答应我,在城里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妻子柳碧云的叮嘱里藏着说不尽的牵挂。
"老苏,你这手艺不错啊,比那些江湖郎中强多了。"
工友的一句夸奖,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爸,您就放心吧,我们姐妹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女儿的承诺,让这个倔强的父亲终于落下了欣慰的泪水。
01
"又是个闺女!"产房外,苏文远听到接生婆的声音,身子一下子瘫软在走廊的椅子上。
这是他们的第七个孩子,本以为这次一定会是个男孩,没想到上天还是跟他开了个玩笑。走廊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苏文远却笑不出来。
"文远,你进来看看孩子吧。"接生婆探出头来喊他。
产房里,柳碧云虚弱地躺在床上,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女儿。看到丈夫进来,她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对不起,又生了个女儿。"
"别这么说,"苏文远强装笑容,"生女儿好,女儿贴心。"
"你骗谁呢?"柳碧云哭着说,"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村里人都笑话你,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
苏文远沉默了。确实,这些年来,每当他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总能听到背后的窃窃私语:"你看,就是那个生了七个闺女的。"
"碧云,别想那么多,"苏文远轻声安慰妻子,"孩子都是上天赐给咱们的礼物。"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清楚,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岳父柳长根,身为村干部的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的"长子长孙"传统。现在女儿嫁给自己,不仅没能生个孙子,反而一连生了七个女儿。
果然,第二天一早,柳长根就来了。
"文远,你出来一下。"岳父的声音异常严肃。
苏文远跟着岳父走到院子里。晨光中,他看到岳父的头发似乎又白了几分。
"这次是真的不能再生了,"柳长根叹了口气,"计划生育查得严,再生下去,咱们家就完了。"
苏文远低着头不说话。去年村里就有人因为超生被罚得倾家荡产,这事他记得清清楚楚。
"你说你,"柳长根的声音带着失望,"读过书,知识分子,连个儿子都弄不出来。现在好了,七个女儿,以后养活都是个问题。"
"爸,我会想办法的。"
"你能有什么办法?"柳长根冷笑一声,"种地都种不好,整天看那些医书有什么用?"
苏文远握紧了拳头。他从小就对中医感兴趣,特别是针灸,常常翻看一些老医书。村里人都说他不务正业,连岳父也看不上这个。
"文远,我问你,"柳长根突然转过身来,"你打算怎么办?"
"我……我想去城里打工。"苏文远鼓起勇气说出了这个藏在心里很久的想法。
"打工?"柳长根愣了一下,"你一个种了十几年地的人,能去城里干什么?"
"我总得试试,"苏文远说,"在村里,就算把地种得再好,也养不起这么多孩子。"
柳长根沉默了许久,最后说:"随你吧,反正这个家我是指望不上你了。"
晚上,苏文远坐在油灯下,看着熟睡的七个女儿。大女儿苏晓云已经十二岁,小女儿苏晓梦才出生不到两天。
"你真要去城里?"柳碧云轻声问。
"嗯,"苏文远点点头,"不去不行了。爸说得对,在这里种地,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孩子。"
"那我跟你一起去。"
"不行,"苏文远坚决地说,"城里人生地不熟,我一个人先去摸摸路。等有了着落,再接你们过去。"
柳碧云看着丈夫坚毅的侧脸,心里又是心疼又是担忧:"你在城里能干什么?"
苏文远拿出一本破旧的医书:"这些年学的东西,总该有点用处。"
02
"你说你是干什么的?"建筑工地的包工头上下打量着苏文远。
"我……我会种地。"
"种地?"包工头笑了,"这里是城里,又不是农村,要你种什么地?"
苏文远站在工地门口,手里紧握着那个破旧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服和那本他视如珍宝的医书。来城里已经三天了,他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工地,都吃了闭门羹。
"大哥,给个机会吧,我什么活都能干。"苏文远恳求道。
包工头看他可怜,叹了口气:"行吧,去搬砖吧,一天四十块。"
就这样,苏文远开始了城市生活。白天搬砖,晚上住在工地的临时板房里。每天干完活,他就掏出那本医书翻看,有时还会给工友们按按穴位。
"老苏,你这手艺不错啊,"一个工友扭动着被他按摩过的肩膀说,"比那些江湖郎中强多了。"
"我就是随便看看书学的。"苏文远谦虚地说。
"书?就你那破书啊?"另一个工友笑道,"整天看那玩意儿干啥,还不如跟我们出去喝酒。"
苏文远摇摇头:"我得省钱,家里还有七个闺女要养。"
"七个闺女?"工友们都惊呆了,"你这也太能生了吧?"
"可不是,"苏文远苦笑道,"就为这事,我才出来打工的。"
一天晚上,工地来了一位老人。他是附近一家小诊所的老板,腿疾发作,走路都困难。
"老板,要不让老苏给你看看?"一个工友提议道,"他懂点医术。"
老人将信将疑地看着苏文远。苏文远仔细询问了症状,然后说:"老人家,我帮您针灸试试?"
"你行吗?"老人有些担心。
"您放心,我就是按书上说的来。要是不管用,分文不取。"
老人想了想,点头同意了。苏文远取出随身带的银针,开始施针。半个小时后,老人惊喜地发现腿疾明显好转。
"小伙子,你这手艺不错啊!"老人十分高兴,"我那诊所正缺人手,你要不要来帮忙?"
苏文远犹豫了:"可是我没有行医资格。"
"这个好说,"老人笑道,"你先跟着我学着,慢慢考证。工资比你搬砖强多了。"
就这样,苏文远进了诊所。白天跟老人学习,晚上继续看书钻研。慢慢地,他的针灸技术越来越好,在附近也小有名气。
一天,诊所来了一位穿着考究的老太太,也是腿疾发作。苏文远为她针灸后,效果出奇的好。
"小伙子,你这医术跟城里那些大医院的大夫有得一比啊!"老太太赞叹道。
"您过奖了,"苏文远说,"我就是个乡下人,哪敢跟大医院的大夫比。"
"乡下人怎么了?"老太太说,"技术好就是好。我认识不少人都有这毛病,改天介绍他们来找你。"
老太太果然说到做到。没过多久,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诊所的生意蒸蒸日上。
一天下班后,老人把苏文远叫到一边:"文远啊,这半年你干得不错。我这把年纪了,想把诊所交给你打理。"
苏文远吃惊地说:"老板,这使不得。"
"有什么使不得的?"老人笑道,"你小子人实在,医术又好。这样,你先拿一半工钱,剩下的攒着,慢慢把诊所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