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原产地·贵阳》纪录片

第5集:哨

猪肥肉——这一市场上不大起眼的边角料,在贵阳却拥有了主角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十分钟,五道工序,10公斤肥肉,只能产出1公斤成品。这种口感滋味类似猪油渣的食物,在贵阳被称为“脆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习惯将切好的肉末或者肉丁,称为“臊子”,在西南地区的方言里,“哨”与“臊”同音,也许是一次偶然的书写错误,成就专属贵阳的风味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阳的特色做法,更是堪称一绝!猪颈部的槽头肉,脂肪与筋膜分布均匀,是当年贵阳人制作脆哨时选用的部位。但由于淋巴组织比较多,伴随大众健康理念的转变,已经基本弃而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准剔除淋巴,留下丰腴的肉质,切成4厘米见方的小块。底油防止粘连,需要不间断翻搅保证受热均匀。半小时后,肉丁溢出大部分油脂,但想要制成脆哨,这仅仅只是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酒中兑入食盐和其它香料,成为炒制脆哨的调味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温下水分快速蒸发,糖分和蛋白质共同作用。十分钟后,猪肉丁不仅包裹迷人的焦糖色外衣,风味也更加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控油晾凉,脆哨表面完全风干,酥脆外壳紧锁动物脂香,咸鲜滋味余韵悠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脆哨可以直接食用,也能成为很多本地食物的绝妙伴侣,即使简单凉拌,也能带来唇齿间的意外之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阳人不仅迷恋脆哨的膏腴质感,还根据原材料和制法加以细分,衍生出更庞大的族谱。保留更多油脂的软哨搭配酸汤饭,发酵酸与浓烈荤香层次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哨适合煮火锅,汆烫之后,绵韧饱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除了使用油脂丰富的猪肉,贵阳人还会使用香嫩的鸡肉,其脂肪含量较低,香气的补充更加依赖烹饪和调味。旺油翻炒十分钟,鸡肉表皮微焦,风味物质浓缩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装坛油封至少一天,鸡肉更加入味。相比用米酒炒制的猪肉哨子,红油为鸡哨带来更丰富的味觉层次,和更直接的辣爽口感,调味已经深入骨肉,丝丝入扣的味觉体验就此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贵阳人的食谱里,哨永远是最百搭的食材。鸡哨和脆哨的功能相仿,殊途同归。既不会喧宾夺主,也不会黯然失色,无论以怎样的身份出现,都能成就餐桌上的惊艳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长住与此的居民来说,日复一日,悠远的滋味始终在绵延的石板路上,静静流淌。

来源|纪录片《风味原产地·贵阳》

编辑|赵子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刘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