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中的寂寞】江苏作协寄赠的杂志又如期而至,到手的习惯,是遍读目录,选读每本杂志的首尾之篇,总是感叹作家作品真多,也遗憾与惭愧自己会员25年,却无只字见其四刊。当然,省级以上报刊也发文近百篇,其中省级作协会刊的广西文学杂志也发过两篇散文,书出了几本,网络文学更是无数之多,大言不惭墙里开花墙外香。不过这样说,大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之嫌。
回到正题,在北京定期收到江苏作协会刊,总是心中暖暖的,是乡情的温暖,还是有组织的好。
但我还是说,杂志上的这些诗歌小说,大多难以卒读,困惑于平行世界似的无聊琐碎,也就是说,写作更自我,甚至只是写给自己看。我还是选两篇分享于网友试试各自的审美力吧!
《扬子江》开卷诗歌就是分行的散文,尾句点睛之笔读了多遍硬是看不明白。
《雨花》开卷小说第一段有句:我叔叔是上世纪80年代的师范生,那伙人十年后都混成了领导【太夸张】,只有我叔叔还像老母鸡趴在鸡窝里……教学生拼音……改作业【都当领导谁教学生?三观不正,牢骚报怨】
还有,就是文学评奖太多,每月都有好几起省级以上大奖,获奖前几名,总少不了那几位当作协领导的作家,而获奖作品却又鲜有人读。
文学越来越小众,杂志越来越寂寞。至于到手的这些杂志,对于文学爱好者也是福音,若能在这些杂志上发文,不亚于跳龙门般狂喜。所以,或赠与社区图书室,或赠于聚会之老乡,故不嫌其多,只嫌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