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倡导‘旧物别丢掉,还有大用处’的生活理念。”今年70岁的程国华,是一位退休老党员,同时也是白云区鹤龙街道时代玫瑰园社区的优秀志愿者。她多年来一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环保理念和志愿服务精神。在她的引领下,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厉行节约,变废为宝,共同打造了一个绿色生态的家园。
垃圾分类,全家参与
2018年底,程国华就开始关注垃圾分类。她积极参加社区的宣传活动,社区发放垃圾分类的宣传页,她主动领取;社区放置垃圾分类宣传板,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和分类处理流程,她认真听讲。为了学习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她还自己上网去学习。她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带领社区的长者歌舞队参与垃圾分类的文艺演出,以艺术形式传播环保理念。
随着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程国华按照社区投放垃圾的要求将家里的垃圾桶分成厨余垃圾桶、普通垃圾桶,每天晚饭后定时去扔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被单独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她的孙女也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学习垃圾分类,不仅在幼儿园分享知识,还将垃圾分类玩具作为生日礼物,让更多孩子了解环保的重要性。程家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形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程国华说,她经常给孙女讲“旧物别丢掉,还有大用处”,这正是他们一家所倡导的生活理念——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旧衣物在她家经常被循环使用:
“我孙女很多衣服都来自其他大孩子换下来的旧衣服,孙女穿不下的衣服,会再送给其他适合穿的小孩子。”
程国华表示,除了儿童的衣物,大人的衣物也会定期清理,不合适的衣物会经过清洗后捐赠或改造。记者看到,程国华家中有几个行李箱罩子都是旧衣服改造而成的,桌布是床单改造的,另外她还将旧衣服改造成单肩包持续使用。
程国华的儿子和儿媳在学校工作,为了避免浪费,他们在工作中能够用电子邮件的就尽量避免使用纸质文件,实行双面打印,重复使用信封和公文袋。日常生活中,程国华家中尽量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制品,购物买菜使用环保购物袋,循环利用,避免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
厉行节约,远离浪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程国华经常提醒家人,要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全家人积极践行“光盘行动”,用餐不搞攀比、不讲排场,不仅仅是做到去外面餐馆吃饭剩菜打包,更要做到按需点菜、避免剩菜;同时家人们在食堂按需打饭,在家按需做饭。努力做到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用水用电也是程国华一家人的生活习惯。
“我们专门买了LED节能灯,将全屋的照明灯都进行更换”程国华表示,自己在家中尽量做到能够利用自然光就不开灯。
同时,程国华家里安装了吊扇,减少空调的使用。“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使用空调时我们也会将温度设定在26度或以上”程国华告诉记者,她现在出门养成随手关掉水电开关的习惯,一旦看到大白天公共楼道里面的电灯还开着,也会主动关掉。
在节约用水方面,程国华也十分注意方式方法。“我们使用热水器的时候,不是即开即热水的,”程国华会用用干净器具把前面的冷水接起来备用,用于清洗衣物或其他物件,洗完衣物的水还会用来浇花。厨房用水的时候,她会先把买回的青菜除去杂质和枯叶,然后用淘米水浸泡,之后再用清水洗净,再用留下的水清洗拖把和擦洗灶台。此外,程国华家中的厕所用水一般都是把各种用剩的水储起来冲洗厕所或拖把。程国华说,他们家是真正做到了一水多用,让每一滴水都变得有价值。
程国华不仅在家庭生活中践行环保,还是一名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奉献者。新冠疫情期间,她主动参与社区防疫工作,接种疫苗后便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定期参与疫苗接种点和核酸检测点的服务。在广州本土疫情时,她更是主动请缨,连续一个多月坚守在全员核酸检测岗位。
在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后,她坚持参加常规的志愿服务,包括垃圾分类宣传、青少年引导和慰问困难群众等。至今,程国华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400小时,公益银行记录超过1000小时,她的公益行动赢得了街道、社区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程国华说,希望用自己的行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和公益事业中来,为建设美丽社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