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93年的岁月中有68年是在航空业度过的;他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多项“第一”,在新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他是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奠基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工业史离不开他的名字,他就是“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2009年3月18日,吴大观去世,享年93岁,而此时,装载着“中国心”的中国第三代战机正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要转到航空系学习航空技术”

吴大观,1916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农村家庭。自幼家庭经济困难,经常靠债务维生。上中学时,他因为没有足够的学费而差点辍学,但多亏了亲戚的帮助,他才得以完成学业。

江苏省扬州中学是一所名校,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人才,其中就有朱自清、胡乔木等校友,还培养了30多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

就是在中学时期,发生了一件事情对他影响很大,令他奠定了人生的基础:1927年,美国飞行员查尔斯.A.林白驾驶飞机从纽约飞往法国巴黎,独自飞越大西洋,成为著名的空中英雄;1929年,中国遭遇水灾,林白驾驶他的飞机前往中国救灾。从那时起,吴大观就有了“飞机”和“英雄”这样的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也打破了吴大观的清华求学梦想。后来,他就读于长沙临时大学。不久因日军进攻长沙,随校前往昆明,考入西南联大继续深造机械系。

在云南求学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在我国上空,对我国领土进行狂轰滥炸,加上中学时期对“航空”的兴趣。因此,他在西南联大机械系读到三年级时,毅然从机械系转到航空系,决定“航空救国”。满腔抱负地对着系主任王德荣说:“先生,我想转学到航空系,学习航空技术。”

受到聂荣臻的称赞:“以后你大有作为!”

1942年大学毕业后,吴大观与同班同学华国结婚,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担任证婚人。战争年代的婚礼很简单,他们就是在一家小饭馆里,买了茶水和点心招待亲朋好友,就这么把婚给结了。

成家后,吴大观夫妇并没有像一些发国难财的同学那样,跑去经商,而是带着妻子到大定一家非常困难的飞机工厂研发航空发动机,选择了一条艰难的报国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4年10月,吴大观被工厂派往美国接受发动机制造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在这期间,他不仅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活塞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还接触了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发动机,并专攻了当时的一项新技术——齿轮加工技术。

1947年,吴大观如期在美国完成深造,拒绝了美国高薪,毅然选择回国。这次回国,他没有带任何贵重物品,就是把学习用过的航空工业书籍和技术资料带回来了,整整两大箱。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将他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能贡献给他的祖国,他立誓要造出我国自己的航空发动机。

然而在当时,他已经对腐败的国民党感到失望。1948年冬,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他带着家人来到了解放区。

在解放区,吴大观受到聂荣臻(华北军区司令员)的亲切接待。吴大观到了解放区之后,才看到了真正的光明。他兴奋地对聂荣臻司令说:“我以前是研究航空发动机的,但我觉得国民党没希望了,在那边搞不了航空发动机的。只有投奔共产党才能真正制造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荣臻在得知吴大观是美国留学归来的航空发动机专业人才之后,高兴地说:“没问题,很好啊,将来你必有大作为!。”

吴大观194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开始了他长达68年的航空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